教案的制定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加系统和有条理,教案的制定需要结合课程标准,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下是28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牛和鹅》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牛和鹅》教案篇1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生活”,《牛和鹅》记叙作者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从此再也不怕鹅的故事。本单元是第二单元阅读策略的延伸和实际运用,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牛和鹅》五个批注,从三个角度写,一是对课文内容的疑问,二是对课文内容的体会,三是对课文写法的体会。课文旁边的空白处有编者示范的批语,其中第二个批注是重点,要求学生看到批语,能结合课文,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传神描写。
设计意图
批注与本册第二单元的“提出问题”,与三年级的“预测”都有联系,批注可以预测,可以提问。本课批注聚焦何处?紧扣单元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带着学生学习如何批注。通过播放微课,用生动有趣的直观方式跟着小伙伴学习批注的方法和角度,对批注有深入的了解,明白语文书上的五处批注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再利用课文改编的差异性资源,激发学生批注的兴趣,由扶到放从而掌握批注的方法。
?牛和鹅》(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识记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了解批注,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1-4段。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尝试多角度进行批注。
[课程资源]
微课“如何做批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人生有一个特别美好的阶段,那就是童年。童年啊,就像冰心奶奶说的那样。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出示ppt)看一看第六单元,我们又要学习什么新本领呢?指名读。
2、让我们走进18课的学习,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18、牛和鹅,看到课题,你有什么发现?
3、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把“牛”写得比“鹅”小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吧。
二、检查词语
1、第一组:霖哥儿 金奎叔 任大霖
(1)指导读好儿化音,“哥儿”是对男孩子的称呼,谁来喊一喊,注意儿化音,本文中的“霖哥儿”指的是谁?出示:任大霖,“任”在做姓的时候读第二声,谁来读。
(2)我们在读到一篇文章的时候,了解作者对课文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帮助,谁来读一读,作者的介绍。这篇文章就是任大霖写他童年时期发生的一件事。
2、第二组:嘎嘎 吁哩哩哩 啪嗒啪嗒
(1)第一个词是鹅的叫声,谁来读一读,鹅如果高兴的时候,它一定这样叫——;如果鹅生气的时候,它一定这样叫——。
(2)第二个词是唤鹅的声音,假如那里有一群鹅,你会这样唤他们——,鹅到了这边,你会这样唤他们——
(3)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4)听了你们的喊声,鹅跑过来,发出——,听一只鹅跑过来了,读——,听一群鹅跑过来了,读——
3、第三组:扳牛角 捶牛背 握脖子 摔酒瓶
注意读好动词,读出节奏感。这四个词语,前两个是我们对待牛的动作,后两个是金奎叔对鹅的动作。
三、整体感知
课文围绕着主要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小结:我欺负牛怕鹅,金奎叔帮着我赶走鹅,我改变对牛和鹅的态度。
四、学习批注
(一)了解课文批注
1、快速看看课文:这篇课文的形式与平时的课文一样吗?课文边有一些小字,这篇文章是任大霖写的,那这些小字又是谁写的呢?
2、读文时把思考记录在课文旁,这种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的读书方法,就是“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3、我们先来看第一处,谁来读?这一处是写在第一段的,读了第一段读者这样写道——
课文一共有几处这样的批注,一共五处批注。
4、老师的批注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了,快来帮帮老师,让批注回到他们合适的位置。第二次批注谁来读,他应该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5、我们帮着批注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在找的过程中,你发现了批注的什么特点。
6、跟着小伙伴学习批注,播放微课。现在你对批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7、我们语文书上的这五处批注其实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的,你能说一说吗?
8、板书:疑问 写法 体会 启发
(二)尝试批注
1、 引领批注
(1)老师读了课文前两段,觉得很有意思,有话想说,也进行了批注。读读1、2段,你有什么话想说,写在相应的位置。
(2)出示老师的批注:单独成段强调了大家的观点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
2、练习批注
(1)《牛和鹅》今年选入我们的课本有一点改动,你看这是去年的课文,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了吗?在原来的课文中,三四段的位置上原来也有一处批注,那读者究竟是从什么角度进行的批注,又批注了什么呢?
(2)你试着从你感兴趣的角度来对3、4段进行批注。
如果从写法的角度批注,你一定会这样写——
如果从有体会的角度批注,你一定会这样写——
牛和鹅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人们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五、学习生字
1、认识生字。(出示生字)鹅这么目中无人,老师可看不下去了,我们来进行抓鹅识字游戏,老师来指,你们读,我们一起把鹅抓起来。
2、本课当中有很多带有提手旁的字,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摸、捶、握、摔、掐,谁来记一记这些字的字形。
3、出示田字格,谁来说一说,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在你的练字书上每个字练习两遍,指导书写“捶、摔”。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有一个批注之法送给大家,希望大家以后读书的过程中能够边读边思,出示:静心凝神,细读课文;勾画圈点,读过留痕;所思所感,随手记录。三言两语,理解更深。
七、作业
1、在练字手册上练写本课六个生字;
2、用学过的方法批注阅读p78阅读链接。
《牛和鹅》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2、学生学会分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慎重地对待疑问。
3、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时,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单元主题,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来想像一下:有一棵很高大的树。有两个人,一个人站在树底下仰望它,另一个人在山顶上俯视它,他们看到的情形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同一棵树看上去会这么不同呢?因为两个人看树的角度不同。我再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天气炎热好不好?说不好的同学说得有道理,天气热,我们会觉得难受,当然不好。可有人会说好。谁?卖冷饮的人。因为天气热,他们的生意就好啊。同学们平时有没有注意到看事物的角度的问题呢?从刚才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了。遇到事情能不能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很重要。不信我们来看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牛和鹅》。
二、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牛字和鹅字有意识地写得一小一大,问:同学们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2、指名猜,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第5-7自然段。
1、师: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庞大的牛把自己看得比人小,小小的鹅却把人看得比人大。那么当人遇到这两种动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2、提出阅读要求:朗读全文后,划出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段落再多读几遍。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点。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可能是课文的3、5、6、8等自然段)
4、根据巡视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引导学生读好5-7自然段。
(先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模拟“鹅”和“我”的神态、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十足和“我”的害怕狼狈,再让学生分组合作阅读,擅长读的同学读课文,擅长表演的同学边听边表演。教师巡视学生朗读的情况后,挑选合作得较好的小组用朗读和表演竞赛的方法给全班同学示范朗读。)
5、体会这一段小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小小的鹅把一个小孩吓成这个样子,仅仅是因为这个孩子还很小吗?
(回到课文开头,让学生明白,这是因为我相信了大家的观点,也就是看问题的角度造成的,这个角度去看待牛和鹅显然是不对的。)
四、研读课文8-13自然段。
1师小结上文过渡:因为鹅看人比它小,所以它不怕人,而我反过来很怕它。后来我终于知道该如何看待鹅了,是什么原因使不再怕鹅了呢?
2、指名回答。(金奎叔的话给了我启发。)
3、划出课文中金奎叔对待鹅的情景描写,用边读边模拟动作神态的方法朗读这一部分,体会金奎叔对待鹅的态度,以及鹅此时的狼狈。
4、把金奎叔看鹅和我看鹅的态度比较一下,体会两种不同的态度带来的不同的结果。
5、课文中哪些句子很耐人寻味,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如: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说明了,同一事物,看它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或结果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6、拓展思维:我们知道的故事中,有没有像这样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导致处理问题的结果不同的例子?如,《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中对河水深浅这个问题的看法。
7、联系实际,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角度。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8、小结:通过学习阅读故事,我们第一次注意到了看待事物会有不同的角度,而且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会产生很大的不同,希望同学们今后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想一想,然后找到一个最正确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处理问题,千万不要片面地看问题,下结论。
9、作业: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抄写本课生字。
《牛和鹅》教案篇3
一、文本分析
?牛和鹅》讲述了这样一个童趣十足的故事:“我”在放学回家途中,被鹅追赶、袭击,吓得惊慌失措,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在他的帮助下,“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及态度。写出了童年的这次经历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文篇幅较长,共十五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成三部分。
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在对比中,将牛的憨厚老实、鹅的欺软怕硬,“我”的胆小懦弱、金奎叔的仗义相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牛和鹅》是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形式与后两篇课文不同。旁批呈现了学习小伙伴的5处批注,提示学生要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可以把批注写在课文旁的空白处,可以从有疑问、写得好、有体会、有启发等角度批注等。本文侧重于引导学生梳理给文章批注的角度,同时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画相关词句,体会人物心情。
阅读链接选自李汉荣的散文《牛的写意》,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牛的眼睛和牛的蹄印,字里行间赋予了牛善良、仁慈、有灵气的品性。阅读链接为学生提供了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实践材料,让学生在阅读实践的同时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牛有什么不同特点。
二、学情分析
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对批注有一定的认识,而《牛和鹅》侧重于引导学生梳理给文章批注的角度,同时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画相关词句,体会人物心情。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为后两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谓、拳”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5个字,会写“甚至、顽皮”等14个词语。
2.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3.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4.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
1.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2.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3.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识“谓、拳”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等7个生字,会写“甚至、顽皮、故意、脖子”4个词语。
2.结合文中批注,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尝试用批注的方法阅读1-4自然段,体会“我们”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
(二)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提到“牛”和“鹅”,你会想到什么呢?
(2)或许你脑海中会浮现老牛敦厚勤劳的形象,也能自然地吟诵起“曲项向天歌”的诗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牛鹅有关的文章《牛和鹅》。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勾连已知,了解批注
(1)快速浏览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的形式,和我们以往学的课文形式一样吗?
①出示《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课文图,引导学生交流。
②小结:《牛和鹅》和《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类似。学习小伙伴把读文时的思考记录在课文旁,这种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的读书方法,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板书: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2)借助学生笔记,唤醒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经历。
过渡语:这样的读书方法,你们并不陌生,
①出示学生平时在语文书上勾画生字词、标自然段序号、写词语解释、写段意、勾画中心句等图片。
②小结:其实,同学们以前读课文作过批注,看——我们读文章时,标出自然段、标画生字词、写词语解释、勾画中心句、写段意,这些都是在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3.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
①出示本课含有生字的词句。
无所谓拳头捶背胳膊衣襟酒瓶恐怖
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
②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是否读正确。教师可相机指导“胳膊”的“膊”单独念第二声,在“胳膊”一词里念作轻声,读得又轻又短。“襟”是前鼻韵,可借助熟字“禁”指导读正确。“瓶”与“凭”是同音字,后鼻韵,可结合语境区分字形,理解字义。“瓶”,“瓦”字旁,指口小腹大的器皿,多为瓷或玻璃的;“凭”,“几”字旁,文中有依靠、仗恃的意思。
③开火车读,齐读。
3.默读课文及批注,想想课文围绕“牛和鹅”写了些什么,完成表格。
4.学生汇报交流后,引导学生借助表格,把内容连起来说说。
4.聚焦批注,梳理角度
(1)阅读批注,梳理批注角度
①学习小伙伴阅读本文时,一共作了5处批注。默读这些批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②学生自读、思考作答。
(2)小组内交流、梳理批注角度并分类。
(3)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交流预设如下:
①有疑问:如第1处批注“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学生汇报:我发现第一处批注是问句,是学习小伙伴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疑问。
小结:我们阅读文章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板书:有疑问),可以像学习小伙伴一样把自己的疑问批注在旁边。
②写得好:如第2处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学生汇报:第二处批注学习小伙伴说写得很真实,这是从文章写得怎么样的角度来批注的。
小结:原来批注可以关注文章写法,在写得好的地方做批注。(板书:写得好)
③有体会:如第3处批注“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板书:有体会)
学生汇报:第3处批注,学习小伙伴针对鹅前后的变化谈了自己的体会。
引导思考:像这样对文中内容有体会的批注还有哪些?
指名回答:第4处批注。
小结:我们阅读文章时,可以在对课文内容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
④有启发:文中第5处批注“看来鹅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鹅就不敢欺负人了”。(板书:有启发)
引导思考:学习小伙伴是从哪里得到启发的?
指名回答:是从文中第十三自然段得到启发的。
齐读第十三自然段。
追问:由此可以看出,我们阅读文章时,还可以从什么角度作批注呢?
指名回答:我们阅读文章时,可以把受到的启发批注在旁边。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学习小伙伴阅读本文时从“有疑问、写得好、有体会、有启发”的角度进行批注。
5.尝试批注,体会态度
(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出示阅读提示:
a.想想“我们”对牛和鹅分别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在相应的地方做批注。
b.批注后,想想你是从哪些角度作批注的。再读读文章和批注,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给文章作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按批注的角度分类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交流预设如下:
(1)从“写得好”的角度批注。
学生汇报:老师,我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标画了这些句子。(出示: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了。可是用拳头捶捶它的背还是敢的。)通过这些动作,写出了“我们”不怕牛,而对待鹅“我们”却“站得远远地、不小心碰到还得绕个圈”这两个词写出了“我们”对鹅的惧怕。
追问:你是从哪个角度作的批注呢?
学生回答:我从写得好的角度作批注。
(2)从“有体会”的角度批注。
提问:针对这部分内容,其他同学有不一样的体会吗?
预设1:我的体会是牛很宽容、大气。
预设2:我的体会是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真鲜明啊!
追问:你为什么有这样的体会呢?
小结:针对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读,就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也会读出不同的体会。
6.总结全文,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预设1:我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还弄明白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预设2:我知道了可以在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遇到疑问的地方、有体会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做批注。
小结:是啊,我们阅读文章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作批注,在对文章内容有体会、有启发的地方也可以作批注,还可以针对文章的写法,在自已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做批注,当然,批注的角度可能还不止这些,不管你们喜欢选择从什么角度作批注,都希望你们养成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的习惯。
(2)练习书写
①出示:“摸、甚、跪、捶、绕、顽、脖”7个生字,引导学生读后观察: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写?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甚”字最后一笔“”起笔稍靠左,“竖”稍短“折”略长,“”要稳托住“其”;“绕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戈”。
②出示:“甚至、顽皮、故意、脖子”4个词语。
提示:单字写在方格中,不顶格不踩线。组成词语的两个字要高矮一致、大小均匀。
③交流评议。
7.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读读课文及批注。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脱、概”等8个生字,会写“扑打、忙乱”等10个词语。
2.用批注的方法阅读5-15自然段,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3.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明确任务
(1)出示生字词“无所谓、拳头、捶背、胳膊、酒瓶子、恐怖、欺负、掐住、凭”,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知道了“我”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和鹅》。
2.批注实践,体会心情。
(1)学生默读第五至七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作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全班围绕“我”见到鹅时的相关语句展开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学生汇报:我标画了这两个句子(①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②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通过“我们”的动作写出了“我们”见到鹅时恐惧的心情。
①引导思考:你是从什么角度作批注的?(写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②借助表格,引导学生交流批注。
(3)全班围绕被鹅袭击的部分展开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交流:被鹅袭击时的“我”又怎样呢?
②借助表格,引导学生交流批注。
预设1:我从“写得好”的角度作的批注。我认为“逃跑、掉、弄脱、又哭又叫、哭叫”等词语写得好,形象地描绘了“我”极其害怕鹅的样子。
预设2:我也从“写得好”的角度作的批注。我觉得文章把“我”语言写得很真实。比如“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鹅怎么能吃人呢?通过语言,我就知道主人公吓坏了。
小结:看来呀,同样的角度,不同的人关注的内容也不一样。
a.点拨:第1位同学从“写得好”的角度作批注,认为词语写得好,能体会到“我”极其害怕鹅,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哪一方面?
指名回答。(板书:动作)
b.点拨:第2位同学也认为被鹅袭击的过程写得好,他抓的是什么呢?
指名回答。(板书:语言)
c.引导:是的,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动、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情。你还能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体会“我”被鹅袭击时怎样的心情?
预设3:我从人物的神态“急急”“吓得脚也软了”等体会到“我”很害怕。
d.点拨:他是从“有体会”的角度作批注,他是抓住了人物描写的哪一方面来体会的?
指名回答。(板书:神态)
(4)引导思考: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哪些方面体会人物的心情?
指名回答。(语言、动作、神态)
(5)提示:在刚才交流的过程中,你发现哪些批注角度或体会是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可以把你赞同的补充到自己的批注里。
(6)学生整理自己的批注。
(7)小结:我们从“有体会”写得好”等批注角度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批注,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到“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极其害怕的心情。
3.回归整体,领悟主旨
(1)过渡:同学们,被鹅袭击时的我是那么的害怕,那么无助,但是后来,我对牛和鹅的态度改变了,这是为什么呢?
(2)默读课文8-15自然段,边读边批注,想一想:为什么“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说说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金奎叔的话?
(3)学生独立思考,写批注,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问题一:“我”为什么改变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学生回答。
预设1:我在第八自然段作了批注,从“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摔到了半空中”“其余三只鹅也怕了”这些词句里感受到鸦在金奎叔面前并不是那么凶猛可怕的。
小结:是啊,鹅在金奎叔面前真是狼狈极了。你谈了自己的体会!
预设2:我在第八自然段作了批注,我觉得“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摔到了半空中”这句话写得很好。把鹅比作酒瓶子,写出了鹅的不堪一击。
引导:作批注时,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读,会读出不同的理解,所以批注的角度也不同。
文中除了通过金奎叔的行为让我们感受到鹅很怕他外,还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预设3:从第十自然段金奎叔的语言“鹅有什么可怕的”,感受到鹅没有什么可怕!
预设4:从第十二自然段金奎叔语言里也可以感受到。
引导:你从第十二自然段金奎叔的话里明白了什么?
预设5:我明白了尽管鹅把人看得小,但是不能让它凭这点来欺负人。
预设6:我从“掐,掉”这两个动作明白了金奎叔教“我”对付鹅的办法。
小结:“我”目睹了金奎叔赶走鹅的情形,让我开始觉得鹅并不是那么可怕;然后金奎叔告诉我“鹅有什么可怕的”,让我明白鹅并不可怕;当“我”说“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哇”,金奎叔的一席话,鼓励“我”不再怕鹅,还教给“我”对付鹅的办法,更坚定了“我”不再怕鹅的想法。金奎叔的行为与语言,逐步消除了“我”怕鹅的障碍,所以,“我”从此不再怕鹅。
引导:那为什么“我”又改变了对牛的看法和态度呢?
预设7:金奎叔的言行改变了“我”对鹅的看法,而后“我”想到了不应该平白无故地欺负把人看得大的牛,所以对牛的看法和态度也改变了。
预设8:可能是金奎叔改变了“我”对鹅的看法后,也引起了“我”的反思,觉得鹅仗势欺人不对,我们也不能仗势欺牛啊!
②问题二: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过渡: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你可以从这些地方思考——出示学习提示:
a.金奎叔的话是什么?
b.联系课文,想想金奎叔的话是什么意思?
c.联系生活,说说金奎叔的话给你什么启示?
你标画出金奎叔的话了吗?从他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呢?
预设1:联系上下文,我发现金奎叔想告诉我们,不管鹅怎样看我们,只要我们以实际来看它就行了。
引导:换个角度看问题,结局也许就不一样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欺骗,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还有我们不能欺“牛”怕“鹅”。
预设2:金奎叔的话给我的启示是:不能像鹅那样仗势欺人,欺负弱小。我们做人也应该如此。
引导:这是从收获的道理、获得的人生启示的方面来谈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总结收获,迁移运用
(1)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我们用一边读一边用批注的方法学习了《牛和鹅这篇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了“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也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链接《牛的写意》。
①尝试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短文,注意从多角度给短文作批注。
②和同学交流所作的批注,并修订、补充自己的批注。
③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我是从“写得好”的角度来批注的,我画了第一自然段,这个自然段用了几个排比句,写出牛眼睛的特点。
预设2:我是从“有体会”的角度来批注的,我从“它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走过去的”等语句,体会到牛勤恳踏实、乐于奉献的美好品质。
引导:在你身边是否有这种品质的人。
预设3:有。比如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她每天检查卫生非常认真,发现做得不彻底的,就会和大家一起打扫,总是最后一个回家。
引导:是啊,像这样具有勤恳踏实、乐于奉献的人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也常常被人们称为“老黄牛”。还有从其他不同角度批注的吗?
预设4:我从“有疑问”的角度作批注的。我针对第一句话提出的问题是:牛为什么终生都在流泪呢?
引导:我也有这样的疑问。目前,我们还解答不了,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研究一下,明天我们一起交流。
4.引导:听了大家的交流,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预设1:我听了大家的交流,发现自己主要是从有体会的角度进行批注的,感觉自己批注的角度没有其他同学丰富
预设2:我边阅读边作批注时,只关注到了牛本身,没有从牛联想到具有牛的品质的人通过交流,加深了我对短文的理解。
......
小结:大家能从有疑问、写得好、有启发等角度给短文作批注,有的在相应内容旁写批语,有的标画了词句。课后,大家可以再读读短文及自己的批注,相信会有新的收获
5.练习书写。
(1)出示“脱、概、惹、昏、握、摔、凭、掐”8个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你认为比较难写的字有哪些?
(2)重点指导书写“惹、摔、掐”,交流书写要点“惹”:上下结构,上下部分都要写得略扁,心字底要稳稳托住“若”。“摔”:左右结构,“率”上半部分的笔画多,要向中心聚拢,写得紧凑,“十”要写得舒展。“掐”左右结构,右下“臼”不是“白”,注意笔顺先左后右再封口。
(3)学生练写。展评,再练写。
(4)其他生字学生自主交流书写要点,练写。
6.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牛和鹅》教案篇4
一、揭题示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谁能说一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指名回答)
2、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又不怕了?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学习。
3、出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2)、找出文中写得精彩的部分,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
二、交流释疑,细读感悟。
(一)、自学指导
画出作者怕鹅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作者害怕的心情,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害怕的心情的?
1、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师生评价
品读句子
●可是当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师:从“远远地”、“绕”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一个小孩心中,鹅是多么地可怕。
●我们马上就不想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师: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悄悄地躲开它的视线,可躲过一劫,可没想到的是——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的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鹅的神气?找出重点词,边读边比划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和嚣张。(生勾画,自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继续来看看我的表现吧!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过渡:如果你就是当时这个可怜的人,你会怎么办?带着这种感受进入角色来读一读——
小结: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达方法,写出我实在太害怕鹅了,怕得胆战心惊,怕得魂飞魄散。
过渡:后来“我”却不怕了,是因为金奎叔的指导和教育。同学们画出金奎叔的动作和语言,读一读,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1、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
品读句子
●他分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地,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指名说)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指名说:落荒而逃、狼狈……)
师: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鹅了。是什么让“我”明白的呢?(指名读:金奎叔说的话。)
找出文中金奎叔说的话,(画出来,自己读一读。)师生合作读,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自由发言)
作者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生谈理解:从鹅的角度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同。师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的比它大,可是我们实在比不上它呀!
过渡: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有些时候换个角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乐观。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三、总结凝练,升华主题。
愿我们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给生活更准确的答案!
《牛和鹅》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
2、知道当自己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学会感激别人。
活动准备:
故事《小猫落水》、小猫图片、已画好的故事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进入本次活动的主题。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天气是热的还是冷的呢?(热的),那天气一热你们想干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有一只小猫,到了夏天它也很怕热,所以呀,它就……(教师停下,让幼儿自己猜测。),听完接下来的故事,你们就知道它怎么样了。
二、教师出示小猫图片,讲述故事《小猫落水》。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故事。
——师:小猫很怕热,它去干什么了?(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猫很怕热,它趁爸爸妈妈不注意,就跑到去河里抓鱼了。
——师:小猫为什么会落水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它在抓鱼的时候,脚一滑不小心掉了下去。
——师:"小猫落水后是谁救了它?(幼儿回答)如果没有人救它会怎么样?(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是小鸭子救了它,如果没有小鸭子小猫就淹死了。
——师:"如果你是小猫,小鸭子救了你你会怎么对小鸭子说呢?怎么做才能不掉到水里面呢?"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初步了解当自己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学会感谢别人。
三、师幼共同讨论有关防溺水的安全知识。
师总结:当没有大人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小朋友们不能独自到有很多水的地方玩耍,即使天气再热也不能把手和脚伸到水里面,如果碰到有人掉到水里,要记得大声的叫救命,不然你就会像小猫一样掉到水里。
请小朋友说一说"如果不小心掉到水里了,你会怎么做。"
故事:《小猫落水》
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小猫的爸爸和妈妈正忙着做饭,小猫趁着爸爸妈妈不注意一溜烟地跑出来,他跑啊跑啊,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小河的水哗哗地流,里面还有许多小鱼。小猫也将小手伸到水里,他多么想捉一条小鱼啊,可是正当他再一次将手伸到小河里时,他的脚下一滑,不好小猫掉到水里了。小猫在水里拼命挣扎,大喊"救命",恰巧小鸭子走过来,听见小猫的呼救,急忙跳到水里,将小猫救上来了。小猫再也不敢自己到水边去玩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