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案是可以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兴趣的,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我们需要将教案制定好,28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音乐游戏宫教案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游戏宫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倾听音乐,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表现。
2、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今天天气这么好,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做做运动吧。
(头发、肩膀、膝盖、脚)
二、欣赏音乐《碰一碰》
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感受音乐。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们认真的听一听。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的音乐中听到了什么?(请幼儿回答)
2、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再仔细听一遍。
三、听音乐,用简单动作表示。
1、师: 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在音乐中听到了“找一个朋友碰一碰”那我们在找朋友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去找啊?(幼儿回答)
2、师:刚才的音乐中还听到“碰哪里”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呀?(幼儿回答)
3、当我们听到“鼻子碰鼻子”时,请小朋友做碰鼻子的动作。
4、听音乐,完整做一次。
四、游戏:碰一碰
1、请男孩子和男孩子碰一碰,女孩子和女孩子碰一碰。
2、请小朋友邀请客人老师一起玩碰一碰的游戏。
音乐游戏宫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保护树木的意识和责任感。
2、引导幼儿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歌曲的旋律自编动作,真切自然地进行扮演。
3、引导幼儿唱出叙事歌曲流畅的特点。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比较连贯、自然的演唱歌曲。
难点:理解歌词的内容,乐意为歌曲自编动作,进行扮演唱。
活动准备:
知识:简单了解有关环保的知识。
物质:录音磁带和录音机,与歌曲内容相符的图片两幅。
活动方式:
集体与分组结合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请幼儿倾听歌曲的录音磁带,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请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好吗。
二、展开:
1、提问问题,理解歌词:
问:刚才你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路旁的小树遭到了什么倒霉?是谁将小树苗搭救了?这首歌曲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出示图片,再次完整欣赏歌曲,引发幼儿的模仿兴趣。
引导语:"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倾听一遍,请你把最喜欢的一句记下来。"问:"谁来学唱自身喜欢的一句?,对模仿出的幼儿和时褒扬鼓励,颁发小奖品,激发幼儿演唱的兴趣。
3、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幼儿完整跟唱歌曲第一段。
4、播放录音伴奏,集体完整跟唱。
5、播放录音演唱,请幼儿完整欣赏,并大胆歌唱。
6、幼儿集体演唱,鼓励幼儿大胆表示自身的感情,可以自编动作进行扮演唱。
7、讲解歌曲特点,两人面对面,以叙事的形式进行演唱。
三、结束:播放一段摇篮曲请幼儿欣赏,动静交替,结束活动!
音乐游戏宫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小雨点按门铃》是一首很有画面感的叙事歌曲,歌词简单,节奏欢快,富有童趣。传统的歌曲活动是以教师示范唱、幼儿重复演唱,或者以教师出示简单的图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来学习歌曲,幼儿容易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本次活动针对小班幼儿感知直观、注意时间短的特点,巧妙地运用简洁的教具,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开展音乐活动。
歌曲中有小雨点、小鱼两个角色,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角色转换,在有惊奇、有期待、有兴奋、有成功的游戏过程中学唱歌曲,体验快乐。
整个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来到鱼池,激发兴趣一小雨点找朋友,逐个变换角色进行游戏一“按门铃”游戏。结束活动。
活动过程
1.在角色转换的游戏情境中学会唱歌曲。
2.积极参加音乐活动,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鱼标志一个、“小雨点”图片若干、门铃声音频。
活动过程
1.小鱼游,激发兴趣。
师:外面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玩吧!(跟随“郊游”音乐来到室内。)
师:看,这是什么地方?(小椅子围圆成“鱼池”。)
师:我们跟着小鱼到鱼池里玩吧! (跟着音乐在“鱼池”里游一游,跳一跳。)
评析:切合主题的情景设置,把孩子们很快带入游戏情境中:小鱼儿游一游,跳一跳,音乐声中,他们的快乐开始了。
2.小雨点找朋友,循序渐进地熟悉歌词。
(1)门铃声引出小雨点。
师:小鱼游得好开心啊,我们坐下来歇一歇吧! (“叮咚,叮咚”)
师:咦,什么声音?
幼:门铃声。
师:是谁在按门铃?
幼:小鸟、小狗、大狗熊……
师:到底是谁呢?(出示小雨点指偶)跟小雨点打个招呼吧!
评析:在日常游戏活动中,一般作客的都是小动物,“小雨点”的到来让幼儿有些出乎意料,对小雨森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2)小雨点作客,学唱歌曲。
师:你们知道小雨点来干什么了?(老师范唱歌曲。)
提醒:小鱼儿到你家来做客了,你们高兴吗?那怎么迎接小客人呢?
幼:跳出水面把客人请。(带领幼儿一边有节奏地说歌词,一边学小鱼跳一跳,做邀请动作。)
评祈:“跳出水面把客人请”是倒装句,幼儿不太容易掌握。此环节让幼儿有节奏地做动作是为了加强对歌词的理解和表达。
师:哎呀,小雨点滴到小鱼的哪儿了?(老师将小雨点自然地贴在一幼儿手臂上。)
师:小雨点找到了一个好朋友,它还会去谁家作客呢?哪只小鱼跳得高小雨点就会到你家去。(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哎呀,这次小雨点落到了小鱼的哪儿呀宁(额头上、衣服上。)
师:咦!又落下来三滴小雨点,这次小鱼不光要跳得高,还要对小雨点大声地说一句话:一“来吧,客人请!”
(幼儿唱歌两遍,教师分别将小雨点落在小鱼的肩膀上、肚子上、小脚上。)
评析:教师通过小雨京三三两两地分别落在小朋友身上,让他们在期待中学唱歌曲,幼儿不感到重复唱歌的枯燥。最后在幼儿会唱歌曲的基础上渗透“来吧,客人请”的对白,使整个唱歌过程更流畅,更自然。此环节将幼儿分成小雨点、小鱼两个角色,为后面的游戏做好铺垫。
3.幼儿互换角色进行游戏。
(1)师:哪些小鱼身上落到了小雨点?那你们现在就变成小雨点了,小雨点到小鱼家作客要先干什么?(按门铃。)
(2)师:小鱼家的门铃在哪儿?门铃的声音响不响呢?(按按幼儿的鼻子、耳朵、肩膀等,被按的幼儿同时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
(3)师:每个小雨点去找一条小鱼,看看它们家的门铃在哪儿,轻轻地按一按。
(4)跟着音乐边唱边玩游戏。
(5)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评析:幼儿对‘按门铃’和“叮咚叮咚”这个互动环节充满了兴趣,让幼儿自由选择伙伴对唱、游戏,满足了他们自由表现的愿望。
4.教师扮演小鱼,结束游戏。
(1)师:(把另一半幼儿身上贴上小雨点。)现在你们都是小雨点,老师是小鱼,找找我的门铃在哪里?(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
(2)你们看,那儿有许多大鱼呢,我们一起到大鱼家作客,好吗?(跟客人老师做游戏,结束活动,音乐一遍。)
评析:教师角色的转换使游戏达到高潮,幼儿对老师的“门铃”在哪里?身上哪个部位会发出“叮咚”的声音?充满了好奇,每个幼儿都争抢着在老师的身上摸一摸,捏一捏,按一按,对老师的回应感到极大的满足,同时使他们的歌唱和游戏更加轻松自如。
音乐游戏宫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节奏乐《木偶大聚会》,让幼儿感受乐曲明快、含蓄的性质,分析乐曲的结构,体验演奏活动中合作的快乐。
2、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乐曲的节奏,初步掌握看指挥演奏的方法。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体验演奏乐器的快乐。
互相倾听,协调音色。
活动准备:
乐器、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快乐的音乐响起来了,木偶家族即将进行盛大的聚会,你们看谁来了?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并完整感受。
提问:你觉得这首音乐是怎么样的?好像在干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性质。
介绍:乐曲的作者、名称及内容。
3、熟悉图谱
介绍:图谱中的三种颜色的木偶分别代表三种演奏方法,老师是根据乐曲声音的特点来画的,请小朋友仔细看,这些木偶是怎么和音乐舞蹈的?
4、匹配乐曲。
5、请幼儿按图谱打节奏。
6、引导幼儿随音乐看图谱打节奏。
7、徒手练习
(1)手打乐曲的动作,嘴发乐曲的声音,看图谱练习一遍。
(2)看指挥,分乐器练习。
(3)提出要求进一步练习。
8、配器演奏
1、轻轻拿出乐器,注意指挥的手势,看指挥演奏。
讨论:演奏的效果,提出要求注意的地方。
2、提高要求,再演奏一次,提醒幼儿互相倾听。
3、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曲演奏。
9、引导幼儿看指挥,完整演奏,活动自然结束。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活动反思:
?木偶大聚会》选自《胡桃夹子组曲》,乐曲欢快活泼,节奏感强,很容易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热情高涨。选择本次教学活动,除了让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更能促进幼儿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现将本次活动反思如下:
1、教师思路清晰,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将故事内容记得更深刻,我出示一组打乱的图片,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按顺序将图片摆好,随后教师再次讲故事让幼儿自己验证结果,注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2、放手,把机会给予孩子。在以前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一般是让孩子集体练习,集体演奏,乐器早就放在了孩子们的椅子底下,孩子们对乐器没有选择的余地。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三种乐器摆在教师前边,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们的兴趣就更高了,演奏的效果也比较好。有时候,我们放一放手,孩子们会给予我们很多的惊喜,但这些惊喜还是要建立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上的。
3、在和保教主任沟通后,得知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过打击乐活动,所以在出示打击乐后我增添了介绍、认识打击乐的环节,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的方式让幼儿熟悉了三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在听、看、试、演等环节中,孩子们对乐曲的旋律掌握的较好,打击乐活动顺利完成。
音乐游戏宫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表演歌曲。
2、初步了解套娃,知道是俄罗斯的工艺品。
3、锻炼幼儿的创编能力。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美丽的套娃》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套娃的图片。让幼儿看一看,然后说说这是什么?你玩过吗?在哪里见过?看到这个套娃你有什么感觉……
2.什么是套娃?(所谓套娃,就是娃娃套娃娃,一个套一个,外面的大,里面的小,最大的有一尺多高,最小的像黄豆粒一样大。一般是7-8个娃娃为一套,最少的有3个,最多的有30来个。)
3.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歌曲美丽的套娃,看看那里的套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欣赏歌曲
1.教师弹唱歌曲,幼儿倾听,熟悉歌曲内容。
2.咦?套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套娃没有什么?。套娃家族里有谁呢?歌曲里一共唱到那几个套娃呢?我们再去听一遍?
3.教师弹唱,幼儿轻声跟唱。
(三)学唱歌曲
1、你最喜欢那一句?你能把这句话唱出来吗?(幼儿唱出歌曲,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
2、幼儿没有说到的那几幅图片教师可再弹唱一边,让幼儿把它们找出了·唱出来。
3、教师弹唱,幼儿跟唱,唱完后请幼儿按照歌曲内容,把图片按照顺序排队
4、教师弹唱幼儿,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演唱。
5、教师利用藏图法,分组演唱法等请幼儿演唱。
(四)表演歌曲
1、教师弹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尝试创编歌曲。
2、请个别创编能力较好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3、教师根据幼儿创编的舞蹈进行整合
4、教师弹唱,幼儿边唱边表演。
音乐游戏宫教案篇6
设计意图:
舞狮子是中国民间用于欢庆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直流传至今。我园五十年大庆中由战士杂技团表演的舞狮子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这可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看舞狮。回班后孩子们都三三两两地模仿舞狮子,为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能亲身体验舞狮子乐趣,故设计此活动,并引导幼儿感受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多彩与独特风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创编狮子舞及狮子戏球的动作,并分别在a、b两段中表现出来。
2、启发幼儿配合乐曲自由表现狮子的神态和动作,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喜庆的气氛。
3、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1、关于舞狮子的影碟,录音带《舞狮子》。
2、与幼儿人数相当的狮子头饰、手偶狮子、绣球各一个,图片狮子、绣球各一张。
活动过程:
1、律动《狮王进行曲》进场。
(1)引导幼儿模仿狮子威风凛凛的神态以及走路的姿势。
(2)师:“狮子作为百兽之王,本领可大了。我想听听小狮子们都有些什么本领?”启发幼儿回忆园庆舞狮的情景。
2、欣赏影碟《舞狮子》。
(1)师:“原来狮子还有会跳狮子舞,玩绣球来庆祝节日的本领呢。从前,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人们就会用舞狮子来庆祝节日,表达自己的喜悦和快乐。”
(2)播放影碟,启发幼儿仔细观察狮子的动作和神态。
3、学习游戏《舞狮子》。
(1)熟悉游戏音乐。
①操纵狮子手偶和绣球,启发幼儿回忆影碟内容,并配放《舞狮子》音乐。
②引导幼儿了解乐曲ab结构,并分别用狮子及绣球图片表示。
③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并观察教师操纵手偶进行表演。
(2)启发幼儿创编a段狮子的动作及神情。
①播放a段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表演,鼓励他们自由发挥。
②师:“狮子是怎么随着音乐跳舞的?请小狮子们一起来表演吧!”引导幼儿随音乐摇头、摆尾、抖动、跳跃,充分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氛围。
(3)创编b段狮子舞。
①教师随着音乐讲述小故事:小狮子们正在玩耍,突然飞来一只漂亮的绣球,小狮子们可喜欢了,都抢着要玩,结果抢来抢去谁也玩不成。于是大家决定一起玩,轮流玩,大伙玩得真开心。
②教师舞绣球,引导幼儿跟着绣球一起做动作。
③启发碎步小跑、抢夺绣球、躲闪、跳起来扑绣球等,鼓励他们发挥想象,丰富动作。
(4)听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提醒幼儿在a、b两段做不同动作。
(5)完整游戏,逐步减少提示。活动建议: 此活动可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系列教育活动之一,配以其它民间艺术形式逐步进行。附教材:舞狮子1=c 2/4(1 22 2 2 ∣ 1 6 5 ∣ 3 32 1 2 ∣ 1 -)∣a 1 22 2 2 ∣ 1 2 1∣ 1 22 2 2 ∣ 1 2 1∣ 1 22 2 2 ∣ 1 2 1∣ 6 61 5 3 ∣ 2 - ∣ 2 3 5 26∣ 5 6 1∣ 5 25 6 ∣5 26 5 61∣ 5 32 1 2 ∣ 1 1 ‖ 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少儿民族舞蹈音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熊游戏教案6篇
★ 纸的游戏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