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主动性,教案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教材和教学要求,提高对知识体系的把握和理解,以下是28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光的教案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光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
2、在购物中学习算账,懂得货币面值的换算。
3、了解钱币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钱币的运用产生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钱币。(一元的人民币十张和五元的人民币两张)
2、经验准备:孩子已有一定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及加法运算的能力。
3、烧烤店和快餐店学习资源中心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谈论钱币——老师出示钱币,问问孩子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家里有吗?它有什么用?在什么时候我们要用到钱?请孩子说一说自己身上的衣服、书包、鞋、家里的玩具都是怎么来的?
2、认识钱币面值
(1)教师:这些钱币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2)引导幼儿观察钱币,从钱币的大小、颜色、花纹、数字等方面分辨钱币。
(3)引导幼儿认识钱币,如纸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币——一角、5角、1元。能根据纸币和硬币正确的区分。
3、钱币比大小
(1)出示10元和1元,教师:这两张钱哪张面值大?买点东西多?
(2)引导幼儿比较1元、5元、10元钱币面值的大小,知道他们的兑换关系。
(3)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了解:5元比1元买到的东西多,10元等于两个5元。
4、数数多少钱
(1)教师将钱币随意组合,引导幼儿观察并数一数一共多少钱。
(2)多次组合钱币,引导幼儿数数多少元钱,进一步认识不同面值的钱。
5、付钱的方法
(1)教师出示带有价格标签的各种物品,请幼儿取出相应的货币,加深幼儿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操作活动可反复进行)
(2)引导幼儿发现有不同的付钱方法。
6、分组游戏活动
(1)场地有各种烧烤用具、物品,上面标有价格,有的幼儿做售货员,有的幼儿做顾客,让幼儿学习使用货币。
(2)快餐店。
(3)巩固幼儿对钱币的认识及应用。
7、师幼共同收拾学具。
大班光的教案篇2
设计意图:
追逐跑是一项深受大班小朋友喜欢的户外体育活动,它简单易行,玩法丰富,并且可以加入各种各样的故事情景和角色,让小朋友置身于故事情境中引导学生肢体的创作并体验心理感受.这样的活动除了有基本的跑步练习外,还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当中放松自己的肢体,在有趣的学习中展现对自我肢体的操作能力。同时,老师已不是一个示范者的角色,而是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是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和孩子潜能的激发者。
大班小朋友此时正处于下肢大肌肉群发育和成熟时期,多玩此类追逐游戏有利于幼儿下肢力量、躲闪能力和灵敏协调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追逐跑游戏的玩法
2、体验追逐游戏的玩法并能感受游戏的快感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长绳子捕鱼工具音乐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a、师幼问好,并向前来听课的客人老师问好。
b、热身活动,小朋友跟着老师做热身活动(头部、上肢、躯干、下肢、跳跃和全身运动)。
2、基本部分
a、老师向小朋友交代场地布置。整个场地分为开始区、逃亡区和安全区。
b、集体追逐。小朋友两人一组面对面在开始区站立成两队,一对命名为狮子战队,一对命名为恐龙战队,听老师指挥,当听到老师叫狮子战队时,狮子战队跑向安全线,恐龙战队马上去追狮子战队,反之,则玩法相反。每一次追逐结束后回到开始区重新游戏。
c、猜拳追逐。小朋友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在开始区进行猜拳游戏,谁输谁跑,谁赢谁追,当跑的小朋友被抓或成功逃到安全线游戏重新开始。
猜拳方法:
(1)石头、剪刀、布
(2)情沉糯米叉烧包(广州话版一)
(3)士多、啤梨、保护自己;左一支,右一支,睇你收埋边一支(广州话版二)
d、情境角色游戏渔夫捕鱼。老师说一个努力认真的渔夫捕鱼的故事,故事内容重点是在捕到鱼的种类:小丁香鱼、大鲨鱼、漂亮温柔的美人鱼等以此来引导小朋友进入角色并配以简单的儿歌(小朋友:捕鱼,捕鱼,捕到什么鱼?老师回答:捕到一条……..鱼)。当老师回答的时候小朋友开始四散跑。游戏可以有多种规则,老师灵活提示给小朋友。
3、结束部分:
活动结束,小朋友到老师面前找一舒服的位置站好同老师一起做放松运动。然后师幼交流一下今天游戏活动的感受。最后师幼再见并向客人老师再见。
活动示意图:xxxx
活动反思:
本次课主要是针对大班级幼儿下肢走跑能力和躲闪能力的发展而设计的,活动的内容多以游戏或动物角色的形式进行,深受幼儿的喜欢。其次,本次课构思立足于以下三点:
a、老师作为先知者对幼儿的引导与组织即老师主导作用。
b、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主体性。
c、老师与幼儿参与活动的平等性即老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体现了师幼的平等性。
大班光的教案篇3
设计背景
让幼儿看图回答问题,让幼儿发挥自已的想像力并尝试编故事。
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了解老爷爷和猴子的动作变化关系,并选择恰当的语句表达情节的变化。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育他们遇事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3.引导幼儿通过看图讲述故事。
重点难点
重点: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回答问题。
难点: 能通过看图编成一个故事讲述出来。
活动准备
1.猴子头饰4个,帽子5顶,篮子1只,可当作大树的板凳.
2.课前让5个小朋友排练好情景表演>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观看表演,感知、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1.教师讲述角色:卖帽子的老爷爷,猴子。场景:在森林里的大树下。
2.观看情景表演,提问:主要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分段看表演:(1)从开始到卖帽子老爷爷休息。(2)卖帽老爷爷醒来到最后。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完整地回答问题。
(1)看图一。提问:图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看图二。提问:老爷爷醒来后发现了什么?他对猴子们说了些什么?
(3)看图三。提问:老爷爷摘下帽子时,发现猴子们在干什么?老爷爷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4)看图四。提问:老爷爷是怎么做的?猴子们又是怎么做的,老爷爷的办法好吗?
5.让幼儿通过看图回答问题讲述四幅图的内容,并编成一个故事。
(1)自由讲述。(2)请个别幼儿上台讲述。
活动延伸:准备一些有画面的小故事,让幼儿看图讲故事。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漫画故事,《猴子学样》中老爷爷和猴子之间的动作变化很快就能吸引住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教育他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小百科;猴子,是三种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成员,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
大班光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对鞋底感兴趣,并能用语言表达观察后的感受。
2、学习用鞋底印画,能根据鞋印的形状大胆地想象,进行简单的添画。
3、能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平底有花纹的鞋子若干、白纸、水粉色、调色盒、油画棒、湿抹布,鞋印添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察鞋子,引起兴趣。
“今天,许多的鞋子宝宝要来参加舞会,它们在哪儿呢?(引导孩子发现脚上的鞋子,引起观察的兴趣)找一找,你喜欢谁的鞋子宝宝?为什么?”(启发幼儿说出鞋子不同的样式、颜色、图案等)
二、观察鞋底的花纹,激发想象。
“请你们看看自己的鞋底:
(1)你看见鞋底上有什么?
(2)花纹有什么不同?
(3)看看这些花纹象什么呢?”
三、尝试用鞋底印画,体验活动中的趣味性。
“鞋底的花纹真有趣,看鞋子宝宝跳舞了(教师示范印画)。你们的鞋子宝宝想跳舞了吗?选你最喜欢的鞋子,穿上漂亮的衣服跳个好看的舞。(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幼儿注意印画的画面,并将鞋印画放到桌子上晾干)
四、欣赏鞋印添加想象画,拓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刚才我的鞋子也去跳舞了,看,它们在这儿呢。咦?怎么变了。原来它们刚才化妆了,看看,它们化妆成什么了呀?怎么化妆的呢?” (引导幼儿观察在鞋印的不同部位,添上线条、点、圈,变成不同的东西)
五、幼儿进行鞋印添加想象,鼓励幼儿大胆添画
六、展示作品,师幼共同欣赏。
“你们装扮的鞋子宝宝真有趣,赶快让它们到舞台上来表演吧!,看看谁的鞋印化装得很有趣、很新奇,给好朋友讲讲。”
活动反思:
在美术活动中,可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创作,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受不同美术工具带来的乐趣。选材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给了幼儿无限的发展空间。
大班光的教案篇5
目标
1.能把圈想像成各种物体进行游戏。
2.练习钻、爬、跳、跑等基本动作,尝试合作游戏。
准备
塑料圈人手一个。
过程
1.自由玩圈。
幼儿自由玩圈,可独立玩或多人玩。
教师观察幼儿活动,鼓励幼儿将圈当作替代物进行游戏。如当幼儿将圈当作汽车方向盘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并鼓励其再想出其他玩法:对一些不会玩圈的幼儿,教师应给予一些暗示、帮助。
2.我的圈儿会变。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玩圈时把圈儿变成了什么,并玩给大家看。
如:用圈儿做山洞,钻进钻出;用圈儿做陀螺,放在地上转动;用圈儿做乌龟壳,扮演乌龟在地上爬:把两个圈儿套在手臂上做小鸟翅膀,等等。
想一想圈儿还能变成什么?
3.让圈儿一起变。
幼儿尝试合作玩圈,将圈儿想像成各种物体进行游戏。如:几个圈儿合在一起做一条小河,练习跳跃:部分幼儿手持圈儿垂直排列成隧道,其他幼儿钻玩,等等。
幼儿互相欣赏各自想出的玩法,并尝试玩玩他人想出的玩法。
建议
1.幼儿自由玩圈时,教师的观察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想像,及时肯定幼儿的创意,鼓励他们玩出各种各样的玩法,并适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帮助,如根据需要为幼儿增加塑料圈。
2.当幼儿不会玩时,教师可适当介绍几种玩法,提示幼儿。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