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可能提供附录,包括原始数据、调查问卷等补充材料,调查报告应当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对待所研究的主题,避免个人偏见的影响,下面是28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图书调查报告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图书调查报告篇1
市场调查是调查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市场动态、供需现状等各种信息与资源的方式。学术性图书编辑由于其工作地点、出版性质等原因,长期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学者、专家交往联系,而对图书市场、读者需求及反馈等方面的关注较少,因而市场调查的意识和能力较弱。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学术性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读者文化层次和需求的提升,学术性图书逐渐走出象牙塔,走进图书市场和大众视野,图书的网络销售市场更为学术性图书的发行流通开辟了广阔的平台。在这种新形势下,势必要求学术性图书编辑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更加关注市场动态。学术性图书编辑必须有意识、定期、积极主动地介入“市场调查”,不仅要经常逛专业书店、查看专业数据,还需要借助其他途径尽可能多地获取相关市场信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学术界和读书界新的热
点和新生事物,找到细分市场需求的人群、现实及潜在的需求,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正确地进行选题策划。
一、学术性图书编辑进行市场调查的重要价值
1.市场调查是编辑进行选题策划的前提
选题策划是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出版单位的生命线。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后改制时代下,编辑成了图书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策划)编辑在策划选题之前,一定需要通过市场调查获取大量的选题信息。“(市场)调查”是“实事求是”的基础,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准则的先行条件。常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所以泛泛的、走马观花似的调查不能解决问题,亲自的、实地的、深入的调查研究,才是准确判断的助推力。有些学术性图书编辑认为,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媒体的形态多种多样,只要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就可以获得足够的信息。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传统的调查研究不但没有过时,而且作用更为凸出。学术性图书的作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意识,再加上需要个人化的创作,以及出版社很少做关于学术性图书的细致的社会调查,导致学术性图书的生产、销售与读者的需求严重脱节,高质量的、符合读者需求的学术著作越来越少。
2.市场调查有助于编辑掌握市场真实反馈信息
图书市场是编辑了解学术性图书的主题、发行、读者反馈等情况的主要渠道。编辑的传统工作方式要么坐以待稿,要么写写信、发发
邮件,或者在竞争的压力下,上网搜集数据或资源等。这种工作状态不利于掌握全面而真实有效的市场信息,无疑会坐以待毙,会被社会淘汰,只有实地出去走走,尽可能多地发挥眼、耳、嘴、腿和手的作用,全面收集读者和市场反馈信息,如“读者获取图书信息的渠道、购书的理由、获得图书的方式、选购学术性图书的标准等方面的信息”,才能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完善学术出版的思路和策略。
3.市场调查有助于编辑加快专业成长步伐
传统意义上,衡量一个编辑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看这位编辑是否有扎实的专业和文字功底。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出版单位也面临深刻的变革,即一般性的从经验、臆测出发进行决策,转向以市场调查为基础进行决策。格罗斯在其主编的《编辑人的世界》一书中对当下的编辑进行了形象的叙述:“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的编辑不同,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心理学、政治、外交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而编辑工作又包括了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活动,其中许多工作几乎无法让人联想过去在办公室埋头校对的编辑刻板印象。”市场调查有利于编辑的个人成长,不仅能丰富编辑对学术性图书出版的认识,而且可以激发年轻人干事业的热情和能量。另外,可以丰富学术图书编辑们的见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培养其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可以促进个人的学习,提高和丰富编辑的实践知识。
二、学术性图书编辑开展市场调查的渠道
市场调查对于图书编辑有着巨大价值,然而,调查并不是简单地
到市场上走一遭,随便看一看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编辑在进行调研之前,必须首先确定主要的调研目标、明确调研的渠道、对象和方法等。市场调查的渠道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编辑能否全方位了解到有效信息,学术性图书编辑市场调查的渠道主要有四种。
1.本单位的市场营销部
从本单位的发行部门了解学术性图书市场的信息是编辑开展市场调查的一个基本渠道,体现了出版社内部编辑与发行人员互动的基本理念。本单位的发行部门是图书发行的直接经手人,他们熟悉社内学术性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也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其市场走向,对同行业学术出版的情况相对比较熟悉。编辑通过对他们的调查,一方面能够掌握本单位学术性图书的市场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了解其他出版社学术出版的状况,了解其市场占有率、目标市场、营销定位、定价策略、推广策略、内在品质、包装策略、社会形象以及受政府或组织的支持度等。不过,本单位的发行人员只是局部的人群,信息肯定不全面,我们还需要了解更多的人群,扩大调查的范围。
2.传统的图书销售市场
传统的图书销售市场主要是新华书店和一般的实体书店,在数字化经济时代,也包括一些网络书店。对这些书店的调查是学术性图书编辑开展市场调查的重要渠道,能够为编辑带来最为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到书店进行调查,要带着问题去,比如带去自己的选题设想和编辑意图,征求书店的意见,了解哪些学术性图书比较热卖、稀缺,了解哪些学者的专著比较受欢迎,自己策划出版的学术著作市场反响如
何等。这些局部范围的了解,能够更为真实、具体。
3.学术性图书的分销渠道
学术性图书为学术研究服务,其目标群体较为固定,也较为有限,但学术性图书的生命周期比较长,真正高品质的学术性图书不仅对学术的建设具有支撑作用,还能提升出版社的声誉和品牌,形成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学术性图书的读者主要由高等院校教师、科研工作者、研究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大型企业的研究所研究人员等组成。他们获取学术著作的主要渠道:自己购买,或从图书馆、资料室等借阅。因而非常有必要向大型的馆配商以及高校图书代办站进行了解,通过他们可以进一步感知学术书的整体脉络,有助于学术选题的策划和出版。
4.专业的调查或咨询公司
搜索或购买这些专业公司的数据可以弥补店面调研和分销渠道调研的局限性,因为通过一些监控的图书数据,可以大致了解学术性图书零售市场的规模、走势和出版格局;也可以把握细分市场的发展特点等。具体来说:可以筛选作者,并通过作者的同类作品分析,了解其以往学术性图书的市场销量和定价等。另外,为了丰富学术性图书编辑手中的信息和资源,还需要多关注各种媒体对学术性图书的宣传和点评,比如各种专业性报纸、书评杂志、各大报纸开设的书评专栏,以及电视、网络(特别是专业的自媒体、公众号)对图书的宣传和点评等。同时,多关注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的讨论以及国家、高校及其他科研机构的规划课题等。
三、学术性图书编辑开展市场调查的对象
1.对学者的调查
策划高质量的图书并选择好优秀的作者是学术性图书的生命线。这里为什么是学者,而不是作者?主要基于如下考虑:一是学术性图书编辑主要是跟大学里的专家学者打交道;二是作者的概念太广泛,不能准确地说明我们工作的性质或主要对象;三是我们不完全把所有的与我们有交往的学者都变成作者,也许由于种种因素,某位(些)学者与我们交情甚厚,但难以成为我们的作者,这些人仍然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他们可以为我们导航,为选题提供建设性意见。如何对这些学者进行调查?在与他们沟通之前至少应该了解以下信息:一是他们的姓名、工作单位、学历及主要写作经历、文字水平等。二是作者的专业特长、写作计划等。三是作者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是否有条件写稿等。这里涉及专访,专访具有这样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把编辑的策划意图很明确地告诉作者,可以深化、细化选题的内容等;另一方面,补充完善编辑在选题时的不足,启发新的思路,通过优势互补,缩短出书时间和提高出书效率。德国有一句名言:出版社的艺术就在于将合适作者的合适书稿在合适的时间带到合适的市场。
2.对读者的调查
学术性图书编辑也要强调“眼睛盯着市场,心里装着读者”。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至少应该清楚这些信息:一是出版社的学术性图书的读者对象是哪些,他们的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如何,他们
的兴趣点在哪里等。二是这些读者对学术出版有什么样的意见与要求等。三是随着形势、环境等变化,读者有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读者的阅读兴趣到对价格的心理预期,从书名的确定到内容的设计,从图书开本的大小到用纸的选择,等等,都需要学术性图书编辑通过市场去调查、获悉。可以在高校举行学术图书展销会,增进与学校一线老师的联系,并广泛收集他们的意见,同时也可以把优秀学者培养为学术图书的作者队伍。
3.对卖者的调查
学术性图书的主要卖者(家)为:传统的图书经销商,比如市场影响力大、经营学术图书实力强的新华书店以及学术书店,特别是在大学内或毗邻大学的专业书店;高校图书代办站;图书馆供应商。通过他们可以了解很多信息。比如对价格的调查。通过与他们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学术性图书编辑可以真实了解到自己编辑、出版的学术图书质量到底如何、销售情况是否理想,并了解到其他出版单位在发行哪些学术性图书,以及这些图书的发行情况等。
4.对销售数据的调查
学术性图书编辑要重视对销售数据的调查,从销售数据中分析市场上对学术性图书类型、题材的受欢迎程度。目前常用来参考的销售数据来源有:一是图书销售数据分析公司提供的数据;二是全国各大实体书店定期发布的销量排行榜;三是网络销售平台的销售数据。分析销售数据,对图书策划有重大参考价值。
图书调查报告篇2
“占座”现象在大学校园内非常普遍,无论是教室、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有学生早早的等候,希望抢到一个满意的座位。本文希望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分析,究其原因,并找到合适的对策,以缓解因“占座”带来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提高座位这一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占座、资源配置、成本与收益、对策
一.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现状
现在,很多学生并不选择需要看书的时机去占座位,因为那时占不到座位的几率很大,他们往往选择提前占座,将物品放在座位上以示“主权”,随后离开,在需要看书时再回来。这就使得其他需要当下看书的同学没有座位可坐。举一个例子,假如a同学下午有空,打算去图书馆看书,为了早占先机,上午便将书本放在座位上,尽管下午姗姗来迟,却可以拥有自习的座位,而那些上午需要自习的同学,例如b早已被占座者的书本拒之门外。
对于先到者b来说,当他看到桌上放着书本却没有人时,往往有两个选择:一是挪开书本,径自坐下;二是避而远之,重新找座位。在我们生活中,同学们往往选择第二种。从经济学角度看,选择第一种的成本往往高于受益。首先,我们无法确定a是暂时离开还是很长时间后才回来,这就存在博弈的风险。如果很长时间才回来,那么选择坐下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a只是因事暂时离开,等到回来时,发现自己的座位被人所占,那么争执在所难免,严重的甚至发生拳脚之战。这样一来,对b来说既浪费了时间,有影响了心情,也会给周围的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个人的形象也会受损(毕竟是自己占他人的座位在先)。这种选择需要付出的成本较受益来说实在太大,倒不如重新找一个座位。当然也有可能b坐下后a不与之争吵,另寻座位,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这也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博弈,结果不能确定,如果b愿意承担博弈带来的风险,那么选择坐下也是可以的。
当b经历了多次因他人占座而找不到自习的座位,无法享受学校提供的资源时,作为理性人的b不禁会思考:不占座就意味着处于劣势,既然如此,为何我不选择占座呢?于是一个个不占座者慢慢加入占座者的行列,以往“自习者得座”的规则被打破,“占座者得座”的规则开始生效。这样一来,我们往往会发现,自习室或图书馆的座位上放满了用于占座的书包、书本、水杯······而真正坐在座位上自习的人却很少,想要自习的人找不到座位,失意而归。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占座”现象出现的原因
现在几乎所有高校都盛行“占座之风”,拿南师大来说,南师大图书馆的占座现象一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事件且屡次被登上报纸,正值考试旺季,图书馆开门前,排队的人群便宛如一条长龙从图书馆门口蜿蜒到校门口,即使寒冬腊月也不例外。我不禁思索,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们甘愿排如此长的时间只为找到一个座位呢?这到底值还是不值呢?
(一) 供求分析
占座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座位这一资源的短缺。学校提供的用于自习的座位是有限的,加上很多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却没有提供更多的供自习使用的资源,使得自习场所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在平时,这种短缺并不明显,供需基本能够达到平衡,甚至有时也会出现供大于需的情况,此时,我们不用为无处自习而发愁。但是一旦到了考试时期,尤其是期末考试,这种资源的不足便立刻显现,供远远小于求。如果按照市场的价格机制,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上升,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供需的平衡,可是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却是公共的、免费的,无法用价格机制来调节,于是便会出现学生争先恐后,想尽办法占座的现象。
(二) 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学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即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使一项合理制度。“占座”现象同样如此,当“占座”得到的收益大于甚至远大于付出的成本,能够实现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时,它便成为一种合理的、为人追捧的做法。
从“占座”需付出的成本来看,首先,你需要牺牲早上宝贵的睡眠时间,来回路程奔波也会耗费你的体力。如果在教室或图书馆开门前就在等候,那么还需花费一定的时间以及耐心(如果是冬天,还要忍受严寒)。当你进入自习室,放下书包或书本离开后,用来占座的物品可能会被图书管理员收走,你需要话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更严重些,可能会丢失。再者,一旦占了座却不在此地自习是时,会因夺走他人自习位置而遭到非议,形象会受损,自己内心也会过意不去。
从“占座”得到的收益来看,首先,你可以充分享受学校提供的'资源,获得一个安静和舒适(夏天可以享受冷气,冬天可以享受暖气)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再者,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座位,避免人多时找座位多花人力、时间,产生精神焦虑,影响心情。最后,你可以在占座时顺便帮同学占座或者把座位转让给朋友,得到一定的人情分。
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路程奔波可以锻炼身体;物品被收走或丢失的可能性很小,或者换一些不需要的物品来占座(例如过期的报纸等)就更无关紧要了。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从管理学的角度说这可以说是效果与效率的结合,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实现了最优选择。
(三) 博弈论角度分析
从博弈论角度分析。博弈论研究的是每个人如何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占座是个典型的“囚徒困境”模型的运用:如果别人不占座,你自己占座,那么你不会吃亏,因为你抢到了稀缺资源;如果别人占座,那你更需要占座了,否则你就没地方自习,吃亏了。所以,每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占座。这里指的最优是指经济学定义的理性人的选择最优,不代表在现实生活中最优。因为在现实中,还有道德和未来利益的约束。
三.“占座”现象的对策讨论
虽说“占座”行为对于占座者来说收益大于成本,但是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来说却是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些合理的措施,既能够是学生享受到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又能够尽量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首先,需要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占座的根本原因在于座位不够,资源稀缺。因此,学校在扩大招生的同时,也要考虑加大资金投入,扩建校园,改善学习条件,也就是“把蛋糕做大一点”。
再者,学校需加强宣传教育。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占座”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占座在大学生中已成为一种共识,宣传期一过,可能又会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又或者采取定期清除的方法,这些目前高校较多采用的方式。每隔一段时间,有专人对图书馆阅览室的占座物品进行清理,终止占座行为。这种方法能防止长期占座行为,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占座现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也容易造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物品的保存与认领也存在问题。
关于占座现象提出的对策,还有引入价格机制、采用现代化技术、强制约束、临时使用、号码牌法等多种措施,但是这些方法也都存在局限,或因技术条件无法实现,或因人力财力
无法满足。总之,寻找占座对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力求找到最适合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 龚里,校园占座现象及其治理方法的经济学分析——一个资源配置中恶性竞争模型的案例研究【j】,消费导刊,20xx年第2期
2. 谢思全、陆照坤,关于占座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学家茶座,20xx年第2期 3. 魏泰,校园占座现象的实证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xx年第21期
4. 张亚宏,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xx年第5期
图书调查报告篇3
一、课外阅读中的五大弊端
1、阅读时间较少。
从调查结果来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普遍偏少。无论是学习日还是双休日,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只能保证10分钟左右的课外阅读时间。而学习日内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的仅占22.5%,双休日内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的也仅占38.5%。每天坚持课外阅读1小时的则更少,学习日内仅占1.5%,双休日内也仅占8%。
2、阅读量不大。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大,学习日内每天只能坚持阅读300字至1000字,双休日也只能坚持每天阅读500字至20xx字。每天的阅读量达到5000字至10000字的学生还尚未出现。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未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3、阅读内容不精。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教辅类书籍为主,如《字词句段篇章》《同步作文》及其他教辅类报刊等。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满足于入眼不入脑的浅表性阅读,满足于过眼云烟式的娱乐性阅读,满足于缺乏精神营养的快餐式阅读,而对那些真正能滋养心灵的经典书籍却很少问津。
4、阅读方式单一。
在调查所列的六种阅读方式中,学生普遍选择独立阅读形式,而其他几种阅读方式所占比例极低。选择阅读占14%,合作阅读占8.5%,教师指导阅读占6%,探究阅读占4%,家长指导阅读所占比例最低,仅占2.5%。
5、阅读效果不佳。
笔者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指标为调查项目,通过数据整理,发现小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佳。如背诵新课标推荐的70首必背古诗文,学生能背10首的占61%,能背20首的占27.5%,能背30首的占9.5%,能背40首的仅占2%,能背50至70首的则为0;通读长篇
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也仅是影视文学)之比分别为86%:12.5%:14%:0;对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学生仅读其中的少数篇目,无人涉猎整部书籍;而深受都市儿童喜爱的《草房子》《长袜子皮皮》《彼得·潘》《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等儿童文学作品,对许多农村学生来说更是闻所未闻。可见,学生的阅读效果离新课标的要求甚远。
二、制约课外阅读的五个原因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非某所学校所独有,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那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到底何在?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校未建立图书室。
由于基础设施配备相对简陋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没有设置图书馆、阅览室。即使设置了图书室,也没有多少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而且很少对学生开放,甚至从未开放过。这样,学生就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缺乏课外阅读资源。
2、功利化的教育观念。
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功利,很多父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学习,为了考大学,至于那些闲书,读了没什么用。有些父母甚至认为课外书内容不健康,耽误时间,影响学习,根本不允许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而丰富的阅读对扩大孩子知识面、塑造心灵所起的作用,很多父母根本意识不到。
3、影视作品的冲击。
课外书籍与充满神奇、幻想的影视作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很多学生被影视节目深深地吸引,没时间更无兴趣去读那“白纸黑字”。另外,学生长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这也削弱了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
4、课外阅读指导的缺失。
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定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师仅占20%左右,多数教师很少指导或不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学任务的繁重使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指导;二是许多教师自身由于缺乏儿童文学的修养,对如何指导也存有困惑;三是对考试成绩的片面追求使许多教师采取短视行为。
5、社会文化氛围不浓。
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读书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都
应享受到浓郁的文化熏陶。而事实上,许多人却沉迷于扑克、麻将等低俗文化。调查结果显示,受文化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95%以上的家长在空暇时间不阅读书籍,更谈不上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了。社会文化氛围不浓,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完成新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量,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阅读,重视阅读。
图书调查报告篇4
图书馆学毕业的学生到底到哪里去了?三个大的方面:图书馆,考研、出国,其他。其他是指就业未在图书馆的。这几年变化的一个趋势,近年来,到图书馆的趋势有所下降,不去图书馆的有所上升。
有些人认为图书馆学教育适应面很广,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图书馆学学生大量不去图书馆,不能说是图书馆学教育的成功。
毕业的硕士生的去向,从这个图来看,48%到图书馆。还有一些教学,14%。还有13%的读博或者出国。25%其他行业。研究生是报了这个志愿,为什么还有25%的学生去了其他行业,值得我们思考。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调查
这些年图书馆新进的员工中,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偏少。图书馆学毕业在图书馆任职情况来看。怎么发挥图书馆学毕业的专业特长,还是值得领导者思考的问题。
从图书馆学毕业发挥作用的情况来看,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发挥作用最好的岗位是分类编目,其次是文献采访和参考咨询。图书馆学毕业难以发挥作用的岗位是系统和网络维护和软件开发,还有一些是流通阅览。虽然流通阅览是占比例最多的岗位,还是有一些馆长认为他们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图书馆学毕业生不能胜任所在岗位工作的原因:
1.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学得不系统、不扎实;
2.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图书馆实践脱节;
3.图书馆学专业知识陈旧,跟不上图书馆实际发展的需要;
4.图书馆学课程太偏重理论性、方法与技术的内容偏少;
5.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缺乏其他学科知识背景。
对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表现请馆长进行了评价。认为他们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优秀的占61%,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88.6%,其次是团队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录用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 32.54%。
调查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贵馆招收从事专业性工作的新员工,在求职者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您更倾向于?”共设计了5个选项。共有112份问卷参与回答了此问题。录用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 30.95。不考虑专业背景,关键看能力 20.63%。
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对图书馆职业的满意程度,47%满意,51%基本满意,不满意的只有2%。
图书馆员眼中的职业竞争力,认为不断地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最多的,跟对馆长的调查一致。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俄能力,还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图书馆学专业毕业认为自身从事图书馆职业的优势是系统的的图书馆学知识。
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与图书馆员的职业竞争力,方法类的课程,图书馆员们认为非常重要,接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人可能理解得更深一些,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不是一种职业培训。专业课程对于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程度来看,他们认为实用性强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课程内容新颖。
最后一个是,不同教学形式对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的影响。最有收获的教学方式是课程实习。最不看重的是毕业论文。
毕业生对图书馆学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提出意见。认为最多的是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加强实践知识也是占比例比较多的。
图书调查报告篇5
一、调查目的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发展心理、学生阅读时间和学生课余时间的比例、各种媒体(电视机、网络等)和学生阅读的关系、家庭环境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父母文化层次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父母的阅读习惯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等。
2、根据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调查内容
1、小学生每日阅读时间;
2、小学生的阅读对象;
3、小学生到图书馆阅读情况;
4、小学生上网阅读情况;
5、家庭环境和学生阅读的关系。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调查表共有12道选择题,每题有2—4个供选答案,还有4道简答题,供调查者适当发挥。
2、个别交谈。这是本调查采用的补充手段,针对某些尚需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的问题有选择地与有关学生交谈,以获取典型案例或验证某种调查结果。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政和县实验小学3——5年级学生。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大多数学生在课余,尤其是双休日,阅读随意性较大。
我校每周有一节阅览课,每月有一节阅览课到图书室看书。有一次阅览课上,在老师不提任何要求的情况下,对学生所看的书籍作了统计:看消遣类的,如连环画、脑筋急转弯等的占了班级人数的75%左右,看知识性书籍的占25%。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专注地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一个人的兴趣往往反映了他的需要,换句话说,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关事物优先予以注意,并且对之有向往的心情。教师除了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阅读的良好境,还应该辅以必要的阅读指导和督促检查,如果舍此两个外部条件,而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在阅读课上走出教室,走向图书馆,任由他们东看西看,怎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呢?有的学生对老师、家长推荐的知识性书籍只光顾不阅读,使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也不能忽视自身的主观条件,既对知识的需求欲望、知识储备的质量和数量、阅读的态度和技能等。为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时,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因素,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客观条件及至采取必要的措施,逐步使阅读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有效而具体的把学生的视野吸引到正确的阅读轨道上来。
三、对策研究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我校将要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它不仅对扩大学生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志向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后,如何继续开展课外阅读?
1、培养兴趣
从此次调查中发现,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低中年级学生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科学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有所了解,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推荐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课时,就给他们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课后同学们自己再去看这些书;教师随时可以与学生谈心,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2、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要求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读书小报交流会、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以及主题式探索性读书活动。一些高年级的读书活动竞赛,也可以邀请低年级学生参加旁听,这样高年级学生起到了“标兵”作用,一定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狠抓落实
时间落实。统一指导课外阅读的时间要落实,保证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对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量,增加阅读时间。
活动落实。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要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故事会、辩论赛、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评等。
指导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供阅读的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简要讲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阅读方法的指导也要多样化,从摘抄、批注、质疑、欣赏、写读后感等多种角度进行指导。
检查落实。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展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使学生养成习惯。并且及时表扬先进,扩大影响。
图书调查报告篇6
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城地区药品市场及药店经营,了解了消费者对药品的消费情况,为开始药房做准备。我们于xx年10月至11月期间,对我校部分大学生及周边药店做了相关调查。调查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
专业及班级:2xxx级药学x班
调查时间:xx年10月----11月
调查方法:网上资料查询,访问,实地调查
一、xx年药店市场基本情况
据资料显示,人们主要通过销售到医院、药店和乡镇卫生院等3个地方购买药品。而在我国医药零售,主要是指药品以药店为渠道的销售行为。现今医保卡在重庆基本普及,家庭购药量大幅度上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更加关注身体健康与预防疾病。每个家庭都备有普通的药品,这是大多数药店利润较高的主要因素。保健类药物有着极强的上升空间。
(一)、药店的性质
直营药房、加盟药房。加盟药房要给公司一定的加盟费,每月从公司的进货量都是有所要求的。但是公司会不定期对店员进行指导或培训。
二)、药店周遭环境
不同的地段店面租金有所差异,这直接影响到药店的规模以及药品的售价。在开设药店之前应先签好,以免药店盈利好以后房东不合理涨价。
(三)、药品供应渠道
药店联系医药公司、医药代表与药店。或是连锁药店由公司直接派人指导。
(四)、影响药店主营药品的因素
1.地理因素
随着城市人口密集化,中老年人对药品的需求量日益上升,因此在社区药店中主要盈利药品是心脑血管、糖尿病、和保健药品类。这三类药品种类多,价格有高有低适合所有中老年人,且这是中老年人必备药品。在学校附近或商业地段盈利的主要药品则是感冒、软膏、消化系统类。这类药品有价格低,销售快等特点。
2.特有药品
每家零售药房的药品都大同小异,但每个药店都有这片地区独有的药品,这种药品与其他同类型药品相比可能名字相同,但是厂家不同,并且这类药品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吸引顾客第二次光顾。同时,这类药品往往售价比同类药品高,是营业员主推药品。药店都有大多数打过广告或大家都熟知的药品。这类药盈利较低,但是药店盈利的必备药品。
(五)、国家政策
在xx年正式提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国家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在xx年至今,零售药店数量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五以上,在迅猛的发展中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药物滥用等问题,因此,国家规定药店必需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同时,药店必需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不能因不赚钱而不配备销售。
二、分析与讨论
在大学城购药主力军是大学生,大学生常见疾病有感冒,肠道,表皮创伤等。
(一)使用途径
在“通过什么途径使用药品”这个项目的调查中,有80%的人选择了“医生处方”,远远高于“药店推荐”(占7%)、“广告宣传”(占6%)、“朋友介绍”(占4%)等选项。数据说明,医生在保障和正确引导百姓安全用药的方面,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在选择“药店推荐”的人数比例达到7%。这个比例虽不大,但在“医生处方”之后排在第二的位置上,却显得颇有“深意”。随着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推行和自我药疗人数的不断增加,直接到药店买药成为普遍现象。由此,药店中药师则成为合理用药指导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业内人士认为,今后药店将不再是简单的药品买卖,而是会转向以药学服务为中心。
(二)安全用药
在“影响安全用药的因素”调查中,57%的人选择了“药品质量”,排该项调查的首位,而“药品疗效”以15%的选择比例位居第三。
(三)药品疗效在“放心的药品具有哪些要素”调查中,继“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之后,“使用方便”以4%的比例位居第三,而“包装科学”的选择比例也占到2%。在满足最根本的需求后,人们对药品质量的要求更趋向全面化,趋向于药品使用、设计更为方便,更人性化。
(四)顾客分析
在大学城购药主力军是大学生,大学生常见疾病有感冒,肠道,表皮创伤等。这几类疾病治疗成本相对较低,发病率高。大学城人流量较大,顾客多。
(五)竞争分析
每个院校都有医务室,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不清楚学校的医务室在哪里,收费如何,并且去医务室手续繁杂,大学生都较喜欢到学校附近的药店购买药品。在每所大学周围药店最多1家。竞争较小。而这些药店药品种类少,价格与社区药店相差几元。顾客的选择少。如果选择在学校附近开设一家药店主营感冒类、消化系统类、外用类这三类药品,这几类药品种类要多,价格合理。
(六)销售预测
在学校附近开设药店主营感冒类(据调查显示,90.46%的人每年至少感冒一次,其中61.74%感冒1~3次,18.75%感冒3~5次,仅9.54%的人从不感冒;接近7成的人选择自己“买药吃”)、消化系统类、外用类这三类药品。这几类药品成本低,销售快。药店竞争小。每日销售总金额在一千元左右。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xx年在学校附近药店主要盈利药品种类有感冒药、消化系统类药和外用药以及消炎药这四大类。药店数量少竞争小,客流量多。大学生由于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较偏好距离近,价格便宜的药店。特别是在医学院附近的大学生更信任有药剂师的药店。
国家对医药行业越来越重视,投入也增加,药店的毛利率普遍降低,所以在药店经营过程中要想获利应注意:1.药店规模适宜,资金合理投入;2.配备执业药师;3.加强服务意识,售价合理;4.能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5.要有本药店的特有药品;6.摆售药品主要为感冒类、消化系统类和外用类等。
图书调查报告篇7
20xx年10月23日,有幸参加我社对新华书店和图书城的调查活动。通过一天的调查,本人感受到当前我社图书既有传统优势,又面临激烈的竞争。由于本人对于我社大中专教材及商品类图书种类繁多,难以一一总结,所以本次的调查有选择性和有针对性地对教辅图书市场中的部分图书,进行了重点调查与分析,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辅图书市场总体状况
(一)教辅图书品种繁多、鱼目混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辅图书也逐渐市场化,逐渐改变了过去以政府行政行为干预为主的局面,逐步转变为以市场竞争为主、政府监督为。市场经济带来了教辅图书的繁荣,一批优秀重点图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场化大潮激荡下的图书市场,如薛金星为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教材全解》、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集束学习法》系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完全解读》、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全解》系列;由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出版的《三点一测》升级版、《龙门新教案丛书同步测控》等等。然而教辅图书也存在过于粗制滥造、鱼目混珠的情况,高质量教辅书还没有大范围地占领市场。市场上很多教辅书并非创造性的智慧成果,多为一些东拼西凑的次品。一些教辅图书一心趋利,为抢占先机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三审三校就快速投入市场,质量多数不过关。事实上,很多家长站在五花八门的教辅书店往往会有无所适从之感。
(二)教辅图书模仿现象严重
在本次调查当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图书存在互相模仿、相互抄袭的情况。它们往往书名相似、封面设计雷同,很多教辅图书的名称也只是差一两个字,封面设计大同小异,这些山寨版图书常常导致学生买错书籍,误人子弟;图书内容方面的相互抄袭模仿更为严重,一些教辅图书无论是图书目录框架,还是试题的选择都存在着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现象。一本优秀的教辅图书如果市场效益较好,那么就会有n家图书出版商跟风,有n种山寨版图书充斥市场。
(三)教辅图书色彩斑斓更具吸引力
本次调查中,发现教辅图书在封面设计方面多追求奢华、时尚和典雅。少儿类图书多颜色艳丽醒目,也有的封面图片具有深层含义,比如一把钥匙、一只帆船等。而正文部分绝大部分是双色,质感良好,比较符合现代学生的需求。
(四)教辅图书上市提前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市场上很多下学期开课的图书已经开始上市,比如高中必修2,九年级下册等。经询问,了解到,现在很多初三上学期课程大部分已经学完,老师提前讲授下学期课程,但由于目前下学期教材上市的很少,大多数学生只能购买那些讲授较为全面的教辅图书,以解决没有教材的问题。
二、几本教辅图书的比较、分析总结
(一)比较
栏目设置自主探究学习;名师要点解析;课堂基础自测;综合能力拓展(课);每单元还有知识要点归纳、高考同步链接、单元综合测试单元综合解说(单元知识概要、课程重点、难点、单元高考预测、单元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导航;教材内容详解;典型例题精析(知能综合题、延伸探究题);重点难点演练;本课学习总结(知识网络结构);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学习延伸、重难点答案);单元学习总结(单元知识网络、典型分类详解、单元知能综合、创新拓展探究)课标单元知识;高考命题趋势;
知识能力聚点(名师诠释);方法技能平台;创新思维拓展;能力提醒设计;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归纳总结专题、新典型题剖析、)
知识能力同步测控
特点基础性;
选择性;
适用性;
创新性新:以最新教改精神为依据,以现行最新教材为蓝本编写;体例新;题型(材料)新;
细:是对教材讲解细致人微;重点难点详细讲析,既有解题过程又有思路点拨;解题方法细:一题多解,多题一法,变通训练,总结规律;
精:教材内容讲解精;问题设置精,注重典型性,避免随意性,注重迁移性,避免孤立性,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过渡;
透:对教纲考纲研究得透;对学生知识储备研究得透;对问题讲解得透,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全:知识分布全面;该书的信息量大;适用对象全面双栏对照,对教材全解全析,在学科层次上力求讲深讲透讲足;注重典型案例学习,突出鲜活典型和示范特点。
(二)分析总结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我社教辅图书既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优势:
其一,高质量:我社的《基础训练》的高质量仍然深受师生及家长青睐,河南省内的学生对我社图书品牌还是比较认可的。
其二,权威性:我社教辅图书主要面向河南市场,教辅图书由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优秀教辅图书的背后必然有一支优秀的作者群体,而由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能够大幅提升图书内在品质并树立较高学术权威性,从而增强了我社图书的市场竞争力。
其三,价格低:我社本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基本方针,坚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始终谨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宗旨,教辅图书与同类教辅图书相比在价格上往往较低,不求盈利,但求回馈社会。
2、我社的教辅图书存在的问题
其一,封面设计过于简单、未充分重视图书外在:在调查中,色彩斑斓的图书封面对读者往往更具有吸引力,而我社的《基础训练》在此类教辅图书的封面设计方面略显单薄;同时我社一些图书封二、封三尚未充分利用。
其二,正文单色设计不适合现代学生要求:虽然单色设计能够降低成本,但是现代学生富有个性,追求时尚、前卫,双色设计更适合追求个性的现代学生的口味。
其三,缺少网络营销手段:中国教辅购书中心是通过网络销售教辅图书的一个较大的网络购书中心,它囊括了近百种品牌教辅图书。此外,网上销售折扣往往较大,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现在很多图书封面上都印有网络销售的网址,以方便学生购买,所以网络销售是未来图书营销的一个重要渠道。结合我社目前的实际情况,我社相关品牌教辅图书在网络销售层面尚有较大潜力可供挖掘。
三、几点思考
(一)质量是第一生命线
优秀教辅图书能够长期在图书市场上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究其根本便在于其高质量、低成本和重营销。高质量的背后必然有一支优秀的作者群体和编校人员。我社长期与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合作,拥有了一支出色的教师队伍,同时编校人员始终严把质量关,因此我社教辅图书在质量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其他方面仍然需要再接再厉、更进一步。
(二)创新是重点
积极探索新的方向和路子,将教辅图书做新,提高教辅图书的品牌意识、提升教辅图书的经营水平,靠精品主打教辅图书市场。
加强策划创新,从封面、目录设计到正文的体例研发都要不断创新,设计出更为适合当代学生需求的精品图书。同时可以通过一定手段把图书特点更加明朗化,把与众不同的特色彰显出来,如侧重训练,就要强调练透;如侧重讲解,就要讲透讲深,让学生能获取全面、翔实和精确的信息;如果讲练都有的话,就要选择基础、重点的内容,或做厚或做薄,把特点凸显出来。
在内容方面,出版社应按新的教材和考试模式的变化不断完善教辅图书的出版;在营销方式上,要更加细化,针对具体图书品种和当地教材变化等等,来调整营销策略,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呢具体分析。
(三)市场化是必由之路
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市场需要的图书,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开拓网络销售渠道。图书市场具有区域性,加强区域品牌经营,维护好当地市场也是十分重要的。建议注意初三、高三这些特殊阶段学生的备考需求,编写一些较为丰富和实用的学案教辅书,并通过从实践中了解教师们讲课的进度,把握好部分图书提前上市的时机。坚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廉、人廉我转,只有始终处于图书出版研发的尖端,只有引领图书出版研发的潮流,才能保持图书出版界常青树的地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