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好文网 >心得体会

新疆地方史心得体会5篇

通过经历各种情感,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心得体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坚韧,通过写心得体会,我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28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新疆地方史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新疆地方史心得体会5篇

新疆地方史心得体会篇1

今天看了一段有关反恐的视频,在看过此片之后,我深感震撼,同时也内心很难平静,内心也充满了愤怒。

近年以来,大规模劫持人质的恐怖主义事件在世界各地都频繁发生,恐怖活动一次又一次在世界上掀起轩然大波,引起社会的频频关注。恐怖主义就像挥之不去的乌云一样笼罩着当今世界,当今的中国,给人类迈入新世纪的美好未来蒙上一层阴影。国际和平与安全正面临来自恐怖主义愈益严重的威胁。关注恐怖主义,即关注世界和平,即关注中国和平。

随着恐怖主义在全世界扩散,对中国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大,9·11事件发生后,中国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和个人;第二,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第三,邪教和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可能进行的恐怖活动。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自境内外的东突恐怖势力和国际恐怖组织、恐怖分子等进行的各种恐怖活动。最近十几年来,新疆地区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在中国境内外共制造了260多起恐怖事件,造成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无辜群众、基层干部和宗教人士等160多人丧生,440多人受伤。这三股势力在中国境内外从事恐怖暴力活动,不仅对中国造成危害,也对地区安全与稳定构成了威胁。

恐怖主义没有好坏之分,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都是国际社会的公害,所以,任何国家或政党、团体不能基于政治目的或其他自私的目

的,在对待恐怖主义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应共同谴责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对人权的粗暴侵犯。

反恐也不是凭一国之力可及的,需要全球治理,渐进获取。而今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一个国家靠自身的安全力量监控跨国恐怖袭击的难度加大。而靠一国之力,想监控全球反对自己的恐怖分子,更是绝无可能的,甚至靠少数国家的联盟来应对全球化的恐怖主义也是力不从心的。因此,世界各国在国际反恐合作上投入的效费比已明显上升,各国防范恐怖袭击的天然缺陷需要通过全球合作来弥补,而反恐成本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降低。合作反恐是未来各国双赢之路。但这条路不是战争之路,而是全球治理之路。

全球化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仍将是新世纪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平发展的历史使命将在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的交互作用中艰难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新疆,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疆地方史心得体会篇2

学习新疆地方史心得体会篇??

纳斯的湖水映着晚霞泛着瑕光,塔里木湖在沙漠中流淌,广阔无边的新疆;风雨磨砺的新疆,神秘玄奇的新疆,热情好客的新疆,载歌载舞的新疆,不可分割的新疆谁也拉不开新疆同祖国的臂膀,谁也擦不去新疆同祖国的历史,历史在流长,新疆在成长

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08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新疆人民在为人民生活奋斗,新疆人民在为国际和平尽力!

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08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新疆人民在为人民生活奋斗,新疆人民在为国际和平尽力!

纵观新疆地方史,是一个灿烂而且神秘的足迹它记录着新疆人民的历史进程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由古老的塞人、月氏、乌孙、羌人、汉人及匈奴人等各大小部落他们在战争中成长,在和平中发展是他们建立了古老的西域随着中原地带对新疆的发展与管辖,历代皇帝在新疆特派使者设立军事机构及驻军他们认为,只要控制新疆的治安就能保证天下的苍生,就能维护边疆的稳定至今,我国任然将保卫新疆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问题,维护祖国边疆的稳定就是维护民族的发展,就是国家前进的前提,所以,新疆不容任何分-裂势力的干扰,新疆肩负着和平事业的重担

早在隋唐时期,新疆人民就已经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形式其中以伊斯兰教最为广泛人民在宗教的教诲下进行着和睦的发展,没有暴-力和背叛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新疆后,党中央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权益,根据其深远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特制定出了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其中以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以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为新疆少数民族团结一心、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扎实的基??

揭开神秘的面纱,大漠的孤烟连通着天地四周一片荒芜远方传来一阵舒缓的驼铃声,楼兰古城那神秘的钟声载着历史厚重的车轮向前,蹒跚而行古兰经的奥义孕育着信仰伊斯兰的圣徒们在新疆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成长是宗教教会他们待人,是宗教哺育他们思维

时间在指尖跳荡,转眼间将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楼兰古城是谁,手持戈戟在为新疆而战,又是谁,淋漓的鲜血,为了民族的荣誉而战多少年的血雨腥风,多少次的刀剑相交,不灭的是新疆民族精神,不熄的是中国历代王朝与新疆民族地深切友情!新疆,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恒古不变谁也撼动不了,谁也改变不了

对《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学习,教会了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把解决民族、宗教问题同推进现代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同西部大开发结合在一起同新疆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

学习新疆地方史心得体会篇二

通过学习新疆地方史,我相信,新疆人民一定会为民族团结事业发扬下去我们一定会为世界民族团结事业做榜样,亲手将奥运的火种交给北京

时间在指尖跳荡,转眼间将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楼兰古城是谁,手持戈戟在为新疆而战,又是谁,淋漓的鲜血,为了民族的荣誉而战多少年的血雨腥风,多少次的刀剑相交,不灭的是新疆民族精神,不熄的是中国历代王朝与新疆民族地深切友情!新疆,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恒古不变谁也撼动不了,谁也改变不了

通过对马克思理论的学习研究,中国人民用智慧总结了其核心,又根据中国当前现状,研制出了专门针对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理论内容提到:第一,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原则;第三,通过社会改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各民族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和共同繁荣;第四,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第五,改革开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域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六,坚持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七,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第八,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通过学习新疆地方史,我相信,新疆人民一定会为民族团结事业发扬下去我们一定会为世界民族团结事业做榜样,亲手将奥运的火种交给北京

新疆地方史心得体会篇3

时间跳动于指尖,读完《新疆地方史》,似乎此时的自己已转眼间穿越回曾经的先秦时期。先秦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开创;是汉朝统一西域及对西域的治理;是分散封闭到密切往来的转变;是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相互促进;是新疆地区文化的产生;是原始宗教与外来宗教的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们新疆统一格局的动荡与融合。后期,随着隋唐时期、五代宋辽金时期、元明时期、清朝时期、辛亥革命至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的演练。我们大美新疆,必然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现如今,我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离不开多民族的团结,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更加离不开多民族的共同努力。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08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族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多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然而这一切的改变,宛如一位新疆姑娘那神秘并赋予韵味的新疆舞蹈,灿烂炫丽,婀娜多姿,并向全世界展示着我们这团结发展的大美新疆。历经每一个朝代的演变,经历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如今的新疆已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蜕变,在党与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幸自己生于如今的年代。曾经的朝代,做为后辈的我们,我们无权进行深度分析。但现如今的生活,却让自己得到了更加深刻的感同身受。新疆的发展,经常会听身边的爷爷奶奶们说起曾经的年代,几十年前,爷爷奶奶们前来新疆,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耕地发展农业,利用新疆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盖房修路等。听着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小举动,却如此伟大,也正是每一个平凡的点滴,为我们后代打下了稳定的基础。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要想富,多修路。新疆做为我国一个较为偏远的地区,丝毫没有一点点怠慢。两城市之间的路途,从一周可以缩短至两小时。我明白,这离不开党与政府的正确决策以及有效实施正确方针,更加离不开我们多民族人民百姓的全力配合。这一实施,让那些遥远的地方不再遥远,让我们既有青山绿水,也有金山银山。因为有国家对新疆的支持与厚爱,因为有新疆政府的重要方针战略,因为有新疆多民族的团结努力,现如今的新疆,已成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以及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更加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著名旅游胜地。这样的发展成绩,造福着所有的新疆百姓。有幸儿时从内地来到新疆,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新疆人民。各民族百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爽朗的笑声、幸福的生活、安定的环境,都足矣温暖每一位新疆百姓的内心。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在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我们青年干部或许只是广大戈壁中那一粒小小的蒲公英,但我们依旧愿意扎根于我们大美新疆,坚定着我们为新疆贡献的信念与梦想,为我们的家乡贡献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力量虽小,但我相信,每一滴水团结在一起,将拥有大海般的能量。

新疆地方史心得体会篇4

在《葛剑雄说城》新书分享会上的演讲

谈谈长沙古城的特点

——在《葛剑雄说城》新书分享会上的演讲(2024.10.28)

陈先枢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形态,是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的。中国和古罗马、古希腊一样,在氏族部落社会末期就开始产生了城市。

据考古发掘资料,从夏代开始,中国就有城市,迄今已有4000多年。《史记·世本》中有“鲧作城廓”和“禹都阳城”之说,鲧即夏禹的父亲;阳城是夏的都城。城、廓各有用途,所谓“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而且“君子居于城,小人狎于野”。夏商早期城市,城廓相联,城居高而不居中,既便于保卫统治者,又便于统治者逃脱。可见,中国早期城市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是统治者用以获取和维护政治权力的堡垒,这与西方的“城”一开始就与“市”相连是截然不同的。

据考证,长沙建城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当时楚国势力范围已达湖南。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灭罗国,迁罗国遗民由宜城至丹阳。楚文王时又将罗国遗民由丹阳迁到长沙北面75公里之处。20世纪80年代考古发掘在此处发现罗子国城基遗址。这说明在罗遗民迁徙之前,长沙已有坚固的城池,才迫使素有勾结南蛮造反先例的罗人就范。在战国时期长达100多年的楚越对峙中,长沙是楚国南界对越最主要的军事防御基地,从长沙春秋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可得到印证。早期长沙城出于军事目的而建是显而易见的。

罗子国城遗址 图源:湖南考古研究??

古代长沙城除具有中国城市的共性外,还有如下特点,这是长沙之所以为长沙的灵性所在。

第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使长沙成为世界上城名和城址历数千年而不变的少数城市之一。

“长沙”之名早于长沙的建城时间,大约已有3200年的历史,《逸周书》中所载“长沙鳖”乃是其时上献周王的贡品。说明长沙之地先有居民的聚落,然后才在聚落群基础上慢慢形成城、筑成堡。楚人“立国不居中”,建城充分考虑到城的实际效用,往往建在大山之下,广川之滨,易于解决水源问题。

长沙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史载各异。其中最流行的是星象说,古星象28宿中轸宿有一个附星名“长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论,以长沙之地应长沙之星,故长沙又有“星沙”之称。其实应该是先有长沙的地名,后有长沙的星名。长沙的真正含义“长”与“沙”这两种地理特征。

长沙位居湘江与浏阳河交汇处的长浏盆地,南挽衡岳,北接洞庭,西屏麓山、沩山,东展浏阳秀色,湘水穿城北去,自然环境天造地化。城东15公里的浏阳永安曾发现距今20万年的旧石器,是长沙最早人类活动的证明;城南20公里的南圫大塘文化遗址发掘出土距今7千多年的彩绘凤鸟和刻划太阳纹陶器,反映了当时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文化。

南圫大塘文化褐彩双耳陶罐残片

近半个世纪以来,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在宁乡频频出土,其中四羊方尊、人面纹鼎、青铜大铙等都被定为国宝,这些青铜器的来源至今还是我国古文化中的未解之谜。

长沙古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从春秋晚期开始,长沙逐渐成为楚国南方的重镇。以今五一广场为中心的长沙古城周围曾经发掘楚墓4000多座,出土帛书、帛画、毛笔、铜镜、兵器、漆器等大批精美文物,高度发达的楚文化是古代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考证,战国时长沙城范围东西长700余米,南北宽约600米,东起黄兴路和蔡锷路(今名,下同)之间,南到坡子街一带,西临下河街,北抵五一路与中山路之间。西汉开国,长沙王吴芮在楚城的基础上筑临湘故城。临湘故城的具体位置,东起东牌楼、南阳街,西临太平街、西长街,南达解放西路,北止中山西路、又一村一带,也就是今五一广场及周围地区。

西汉时期,长沙成为诸侯王国长沙国的都城,马王堆墓和河西王室墓的发掘,发现了“黄肠题凑”的皇族葬制和大批简帛文献,证明了这一时期长沙城地位已有了质的提升。汉末三国鼎立,长沙为吴蜀争夺之地,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孙吴简牍就是吴国曾经治理长沙的物证。

长沙楚城,亦即汉初长沙王吴芮所筑“临湘故城”,虽“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独特,紧靠湘江,西临岳麓,东有平谷,水系发达,舟楫便利,南北有扩展余地。加之物产丰绕,气候宜人,故以“临湘故市”为中心,城市向四周扩展,到清前中期已“城池崇屹,甲于他郡”。

2006年立于五一广场的“汉临湘故城故址”碑(今无)

2000年间,长沙历经无数次兵燹之灾,但每历一次祸难,都能迅速在原地恢复其在湖湘地域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先是津渡城邑的扩建,后为坐镇一方的王都,再就是唐五代马楚时再毁再建,每重建一次,城池又有不同的发展和变革,又为进一步发展打下新的发基础。

第二,长沙古城有着与北方城市完全不同的街巷格局

宋代,西濒湘江的长沙城已南扩至南门口,北至湘春门,东至浏阳门。明代,长沙已成为人口密集、工商业繁荣的商埠。绕城7公里的城墙开9座城门,城门入口排开9条正街,150多条横街纵横交错,构成了整个城市的骨架。而明代长沙王城更是长沙城建史上的奇观,明代在长沙分封了10代藩王,王府依北京故宫形式,规模之大,占长沙城的一半以上。今五一广场一带即为王府的中心,东牌楼、西牌楼、八角亭、走马楼均是当时王城的建筑。

明崇祯《长沙府志》所记盐仓街、通泰街、织机巷、金线巷、苏家巷、碧湘街、学院巷、大椿桥、晏家塘、河街等大小几十条街道位置,已与今无异,而且街名沿用至今。清代长沙,商业更趋繁荣,长沙、善化两县多次对长沙街巷进行修缮和改造。今日芙蓉区马王街、化龙池一带,天心区古潭街、太平街一带;开福区潮宗街、连升街一带尚存的老街老巷,其街巷走向、建筑布局、街道名称等,在明清两代即已定型。今日长沙城的中心地带仍是古代长沙城的中心地带,因此,长沙城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大遗存。

街巷格局受所在城市的地理环境、城池布局乃至风物民俗的影响和制约。长沙是一座山水之城,城墙的走向、街道的走向都是随山势、水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长沙的街巷不可能形成北方城市那种棋盘式格局,而是不规则的蛛网式格局。

从四面城门的数量差异来看,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的城门都不是对称的,没有形成“十”字形或“井”字形的中轴线。南面黄道门俗称南门,北面湘春门俗称北门,南门入口大街叫南正街,北门入口大街叫北正街,但南正街与北正街既没有贯通,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北正街大约向西偏离南正街50米。古长沙城东西方向也无贯通的主干道,西面四门入口大街小西门正街、大西门正街、潮宗街、通泰街与东面二门入口大街浏正街、小吴门正街更无法对接,而呈齿牙交错之状。

但是古人还是讲礼制的,在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的地段,还是要讲南北中轴线对称的,还是有许多局部的“十”字形或“井”字形街道,因此在大蛛网内布满着小棋盘,只不过小棋盘之间无法对接罢了。在长沙东南部山峦起伏之地,更多的是曲尺形、“z”形、“s”形、“t形”街巷,颇有“曲径通幽”之感。

第三,长沙的“市”伴随“城”而生,早期长沙城便有较大规模商品交换,以致后来形成中国南方著名的商业都市。

春秋战国时期长沙的“城”便有了“市”的功能,这与楚国经济相对先进于诸国不无关系。其时楚之城市大多已成商业活动的枢纽,楚晋之间有频繁的贸易往来,长沙的杞梓、皮革曾大量输往晋地,因而有了“楚材晋用”的成语。楚怀王之弟鄂君昭阳拥有一支陆路可带50乘车、水路可带150艘船的商队,经常往返鄂州、长沙和广西全州之间。司马迁所言“楚越之地,饭稻羹鱼”,应是真实可靠的。

长沙考古发掘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史实。一是长沙楚墓屡屡出土天平和砝码,据1972年统计,出土有天平与砝码的101座楚墓中长沙占去85座。天平与砝码的出现,与金银成为商品有关。

二是在楚城中心之地的五一广场,近年频频出土高度密的古井,总计达百余口。管子曰:“处商必就市井。”古代“市”与“井”紧密相连,如此集中的水井映证长沙城市商品市场的初步形成。

商业的繁荣对古代城市建设的促进甚大,唐代诗人杜甫流寓长沙时写下的“茅斋定王城廓门,药物楚老渔商市”即是生动的写照。唐代长沙已有“三秦之人待此而饱,六军之众待此而强”的美誉。

到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长沙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商业城市,诗人张祁有诗云:“长沙十万户,游女似京都。”《元丰九域志》曾列举宋代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6处,其中便有长沙。宋代长沙县是潭州的治所,故长沙又有潭州的别称。北宋熙宁十年(1077),潭州商税达9.2万贯,仅次于杭州、开封、楚州,在全国居第4位。

元代长沙是天临路的治所,明代长沙是管辖12县州的长沙府的府治,这种建制一直延续到清末。元明时期,长沙更趋繁盛。《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元代沿长江的新兴商业大城市中就有潭州。“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也是从这时流传开的。明代长沙府提出“聚四方之财,供一方之利”的战略,耗巨资开河通商,蔚为壮观。

到清代,“四大茶市”之一、“四大米市”之一、“五大陶都”之一等美名更是接踵而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长沙开埠,城市近代化正式启程。到1938年“文夕”大火之前,长沙“金、钱、绸、纸”四大行业享誉全国 ,长沙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业城市。

第四,长沙集“山水城市”和“文化之都”于一身,有着丰富而深邃的文化的底蕴。

长沙“陆有玉璞,水有珠胎”,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橘子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郊外,湖泊星布,岗峦交替,城廓错落其间,唐代就形成山水城市风格。

唐代长沙铜官窑,对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釉下彩瓷器的发明树立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长沙窑瓷器的造型装饰等都反映出当时的生产者具有较强的商品经济意识,因此其产品能远销东非西亚,与唐代名窑越窑瓷器相媲美。五代时马殷建立的小王朝楚国,以长沙为首府,不但留下了马王街、小瀛洲等一批街名,而且留下了开福寺等名胜。

名山胜景不仅孕育了长沙的丛林、福地,而且是文人骚客的怀念之所,成为长沙文化艺术发展的渊薮。屈原、贾谊、李邕、杜甫、韩愈、柳宗元、刘长卿、杜荀鹤、姜夔、范成大、杨万里、袁枚等古代文学巨匠都曾“一为迁客去长沙”,为古城留下了千古绝唱和传世碑刻。

宋代长沙更是一座文化之都。公元1000年前夕创建的岳麓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全盛时期有“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之誉,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高等学府中建立最早的一座。南宋理学大师张栻、朱熹在这里讲学,形成了著名的湖湘学派。湖湘学派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传习理学的学术教育活动同经邦济世、解危救难的强烈经世愿望紧密结合在一起,反对为学“不充实用的腐儒”学风,而主张“通晓时务物理”“留心经济之学”。

清代以后,长沙名人之多,对中国历史影响之大,成为长沙历史文化的主要特色。康熙三年(1664),两湖分藩,长沙即成为湖南省的省治。雍正元年(1723),两湖分闱,长沙单独设立贡院,从此,大批湖湘学子云集长沙。湖南近代几个人才群体,先后有贺长龄、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唐才常、沈荩、陈天华等都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他们在政治上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使湖湘学风为之一变,新风骤起。

长沙文化艺术方面的名人也是星光灿烂。长沙籍的史学家邓粲、欧阳玄、王先谦,书法家欧阳询、怀素、钱希白,文学家齐己、李东阳、冯子振,画家易元吉、齐白石,经学家易祓、王闿运,戏剧家杨恩寿、欧阳予倩、田汉等,更为名城增添莫大光彩。

第五,长沙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长沙能在政治上成为历代行政建制所在地的根本原因。

南宋学者王应麟从地理区位的辐射影响角度作了颇为中肯的阐明:“长沙,湖南之襟要,指顾伸缩,皆足有为,南出拊连韶之颈背,东则顾赣之肘腑可抉,西下则黔贵之咽喉可塞,争南服者,不得长沙难以成席卷之势。”

长沙自古号称“湘岭要剧”,北控重湖,南倚五岭,东御章赣,西捍黔滇,是长江以南西部地区的军事重镇和重要战场。历代湖湘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驻节于此,同时也是中央王朝直辖军队如唐代府兵、宋代禁军、元朝蒙古军、明朝镇兵、清代绿营兵驻扎之所,关系全湘之安危。自汉唐以来,长沙就是著名的古战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2000多年来,樊哙、马援、黄忠、关羽、华皎、李靖、马殷、周行逢、慕容延钊、潘美、张浚、岳飞、韩世忠、兀术、李芾、何腾蛟等名将大帅曾在此挥兵鏖战,展现了一个个壮阔的场面。

长沙又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必争之地或重要战场,晋代杜弢率流民曾攻占长沙,威慑荆湖;唐末黄巢大军一度攻克长沙,震动全局;南宋时,钟相、杨幺义军和红巾军均把长沙作为主要征战地区;明末张献忠大西军攻克长沙,雄据数月;李自成大顺军也曾在此联明抗清;近代太平天国战争中,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沙展开了攻城与守城的殊死拼搏。

在中国近代史中,湘军所向披靡,威振天下,有“无湘不成军”之誉。湘军以书生领军,却敢于“扎硬寨”“打死仗”,攻克天京,挽救了没落的清王朝。在清政府起兵收复新疆的伟大战争中,是“湖湘子弟满天山”。统率湖湘子弟“舆榇出关”的乃69岁高龄的湘军著名将领左宗棠。

2000多年来,长沙作为疆域广阔的西汉长沙国和五代马楚国的都城,作为湖南历代郡、州、道、路、府及行省的治所,是历代湖南地方军政长官的驻节之地。自秦汉以来的历史表明,长沙的治乱兴衰,事关全省大局,长沙治即全省安,长沙乱则全湘震。长沙为湖南重中之重,确为自古而然。

因此,历代朝廷对长沙的治理与安定都颇为关注,尤重长沙之选。自汉以来即有张仲景、孙坚、谢安、孙盛、陶侃、张邵、杨公则、褚遂良、李允则、李纲、张孝祥、朱熹、真德秀、魏了翁、辛弃疾、江万里、文天祥、季本、赵申乔、潘宗洛、刘墉、陈宝箴、黄遵宪、赵尔巽、谭延闿等历史名人,在长沙担任过太守、都尉、刺史、知州、都督、安抚使、提刑使、按察使、巡抚等要职,或为一代名将,或为当世名臣,或为一代循良,把长沙治理得井井有条。

第六,城市近代化的启动,使长沙成为极富朝气的城市。

19世纪末期,电灯、电话、电报等设施在长沙开始出现,标志着长沙近代化的开始。1897年,湖南第一个民用机械工业企业—湖南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设厂发电。次年,谭嗣同在《湘报》发表“论电灯之益”一文,热情赞扬使用电灯的科学之举,始出现电灯设备供不应求的形势。1904年,“长沙通商口岸租界条约”的签定,使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进入长沙。

20世纪初,一位日本摄影师在长沙拍摄过一幅完整的长沙全景照。这是一幅令人顿生苍凉雄健之感的晚清真实画面,它广阔壮美,气势宏大,展现出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更正:1910年长沙全景图

山川萦绕、古城墙怀抱中的长沙,平展而浩大,街衢纵横,阛阓相望,官衙、寺庙、园林、会馆、民居、公馆星罗棋布,显示出千古名城、湖湘首邑的宏伟气派。照片也生动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嬗变。作为军事防戍的城墙已显得残破不堪,甚至成为附近居民的蔬圃和牧场;远处灵官渡临江一带竖起了高高的烟囱,近代工业的烟雾开始在古城上空轻扬;而城内四处已出现风格殊异的西方建筑,长沙城已经迈入近代化的历程。

近代长沙城市建设的发展始于古城墙的拆除,1920年长沙市政厅发布“长沙市政计划书”,将铲平城垣列为第一要事,到1924年长沙古城墙仅存天心阁段。城墙拆除后,环城马路、中山路、黄兴路、蔡锷路等相继建设,使长沙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然而1938年,为抗日战争而起的一场旷世大火,天心阁、定王台、贾谊故宅等名胜都付之一炬,古城毁之七八。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然逐步恢复,但许多建筑是以木条作骨架粉饰装修而成,城中比比皆是的棚户区诉说着长沙的历史沧桑。

自湘军崛起以后,长沙在历次政治风云中都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戊戌维新期间,长沙是全国惟一忠实推行新政的省会城市,变法失败,谭嗣同成为为探求中华富强之路而最早献出生命的改革先驱。辛亥革命,黄兴成为与孙中山齐名的革命领袖。武昌起义,长沙率先响应。

五四运动后的长沙,曾是毛泽东、何叔衡、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地区,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大革命时期,长沙是轰轰烈烈的两湖大革命的中心。其后,湘赣边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的号角在这里吹响,长沙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发源之地。抗日战争时期,长沙军民响应中国最高军事当局“焦土抗战”的战略,满含悲愤,自焚家园,为民族抗战作出了最大的牺牲。紧接着日军三攻长沙,叠被重挫,使长沙更具英雄气慨。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两将军在长沙通电和平起义;8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长沙。古城从此焕发青春,迈向辉煌。

新疆地方史心得体会篇5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16日电 题:“我一直关心新疆的建设发展”——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杨明方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披着朝霞出门、踏着星辰返程,为的是多看一看新疆的发展变化,多听一听新疆干部群众的心声,深入调研新时代治疆方略的贯彻落实。

7月12日-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

雄踞祖国西北,占陆地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的广袤疆域,古往今来在中国的战略位置举足轻重。

“说起来和新疆的联系,在浙江工作期间,我曾就浙江对口支援和田地区建设、推进浙江和新疆两省区经济合作同新疆的同志多次交流和探讨。2003年8月,我带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在新疆考察了8天,那次走的地方比较多。”

“到中央工作后,我也一直关心新疆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2014年先后两次来新疆考察调研。”

“石榴籽”的比喻,正是在2014年考察期间听一位维吾尔族乡亲说起的。这句源自生活的质朴感言,触动了总书记的心弦。

8年时间过去了,一个细节令人感慨。此次考察,当习近平总书记对师生、对村民、对社区居民们讲起“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话音未落,现场千百个声音不约而同地响亮回答:“紧紧抱在一起。”

在发展的关键时刻,一次次举旗定向,为新疆发展领航。2014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今年4月,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新疆工作。

“党中央关于新疆各项工作的要求是十分明确的,关键是要完整准确理解、坚持不懈推动、不折不扣落实。我多次讲,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首先要看清新疆发展大势,看清做好新疆工作在全党全国大局中的影响,看清新疆工作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的地位。”

“经过各方面艰苦努力,现在新疆大局稳定,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总书记语重心长,“看到天山南北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新疆考察的第一站,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新疆大学。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2日下午,习近平在新疆大学参观校史馆。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大学校史馆,留存了塑造未来的一段段珍贵史料。《觉醒年代》里的俞秀松曾在这里担任校长,“团结、紧张、质朴、活泼”的校训来源于延安抗大校训。校史馆也正是王震将军带领年轻的战士们一砖一瓦建起来的。

总书记站在校歌的陈列板前,逐字端详。

“民族的命运,担在双肩。努力莫迟延……”国与家的休戚与共,在学校初创时就镌刻于血脉。

在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态度鲜明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2日下午,习近平在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青葱校园里,总书记走进位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师生们正在讨论,热烈分享着外出调研的经历:

哈密刺绣从零散的小作坊办起了合作社;克拉玛依那些在草原上和牛羊打交道的牧民,也走进了现代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听得仔细。

“每年的调研实践,形成什么样的成果?”总书记亲切询问大家。

“万方乐奏有于阗。”师生们纷纷回答。牧场的毡房、乡村的晾房、城镇拔地而起的楼房,思想观念、文化理念、生产生活方式,共同向现代化迈进。再偏远的山村,也在感知祖国变化的脉动。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所以我特别用了‘石榴籽’来形容。”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迎着师生们的目光,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

“通过调研我们要建立一种自信。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都是压不倒的。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一定要格外珍惜现在这样的一种大好形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翻看一本本教材、一篇篇史学著作,语重心长:

“必须强调,各民族命运始终同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讲清楚这些,不是个简单的认识问题,而是事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政治问题。”

“立德立什么?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进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关心青年。同学们生逢盛世,身在其中,好好努力,好好干,真正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7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汉代的“司禾府印”,见证西域屯田戍边的开拓;唐代的“过所文书”,印证西域同中原的往来;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碑,斑驳的文字镌刻了不容置疑的事实。总书记一件件、一幅幅端详思索。

中华文明璀璨浩瀚,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润疆”,“就是要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

“开展文化润疆首先要解决向东看还是向西看的问题。”

向东看,五千多年文明瑰宝,铺展了大开大合的宏大叙事。展厅内,习近平总书记深受触动:“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我们要好好研究新疆历史,真正认识到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从而也更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博物馆内,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乐曲声起,雄浑激昂。代代相传的《玛纳斯》,是同《格萨(斯)尔》《江格尔》齐名的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礼赞英雄的经典之作。

坐在正中的《玛纳斯》传承人,是57岁的牧民江努尔。

“可以唱多久?”总书记观看了绵绵不绝的史诗,笑着问他。

“一天一夜都唱不完。”

听到江努尔的答案,3岁起就学艺的徒弟在一旁自愧不如:“我只能唱60分钟。”

“也不简单了!”总书记亲切望着这个14岁少年,“年轻一代要很好培养,更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你们还遇到什么困难没有?”

“我想让全世界了解认识《玛纳斯》。”江努尔目光里满是憧憬。

“是要传播到全世界。它们既属于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中华文化要和世界文化更好地开展交流互鉴。党中央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4日,习近平在位于吐鲁番市的世界文化遗产交河故城考察时,同游客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交河故城,唐代初期管辖西域的最高机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有力见证。

14日下午,40摄氏度高温下,习近平总书记沿着中央大道,进门阙,入城池。城垛、街巷、庙宇、市井、官署、作坊、民居,残垣断壁,耸立于蓝天黄土之间,历史的沧桑扑面而来。

“城中的水从何而来?”

“先挖井再挖房,水井就在房子里。”讲解员从水讲起,向总书记讲述了这座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生土结构古代建筑城市的遗址保护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故城脚下偶遇一群游客。

一名游客感慨此情此景:“火热的天气,火热的心,走再远的路也不累。”

总书记笑着说:“中华文明是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要把它梳理清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做好这项工作能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做一个中国人那是了不起的事情,我们不仅有辉煌历史,未来也会更加光明。”

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

一个社区,一个村庄。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新疆城乡的两个基层单元,一叶知秋。

“在新疆不能简单就发展谈发展,而是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同维吾尔族居民阿布来提·吐尔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13日上午,乌鲁木齐天山区固原巷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此行看的一个重点,是民生的关切话题“一老一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沉到基层,一定要接地气,紧贴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舞蹈室,了解这里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党群服务中心,一群银发耄耋老人载歌载舞,朝气蓬勃。他们自豪地向总书记道出了各自的年龄:“74”,“73”,“80”。

总书记祝福他们:“幸福生活日久天长!”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少儿阅览室,观看儿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表演。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隔壁房间,一群垂髫少儿正背诵古诗词。看到习爷爷,孩子们声情并茂地将看家本领都拿了出来。《悯农》《三字经》《二十四节气歌》,最后还要唱一首《我爱北京天安门》。

总书记微笑倾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维吾尔族居民阿布来提·吐尔逊一家老少,热情将总书记迎进家门。客厅里唠家常,问医疗、谈教育,说收入、话变迁。头疼脑热就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老人社保也解决了大问题,孩子上学个个有奔头。

“这一个楼里头各民族的都有吧?”

“都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塔塔尔族……都是熟人,一起唠唠嗑、走走路、唱唱歌,还跳广场舞,都好得很。”

街坊邻居有9个民族。总书记笑着说,能感受到社区里各民族其乐融融。

小区街巷,社区居民们簇拥着总书记,依依不舍。

“我们都是脚踏实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积小胜为大胜。我们有定力、有韧性。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踔厉奋发,这样努力下去一定会更好。”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4日,习近平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农产品加工企业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14日下午,在吐鲁番调研期间,总书记到了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看了农产品加工企业。

乡村振兴如火如荼,产业振兴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对于祖祖辈辈靠种植葡萄为生的村民们来说,企业入驻村子,不仅解决了家门口就业,也破解了销路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厂房。筛选区,村民们灵巧地将葡萄干筛出优劣。葡萄干装箱待发,即将运往大江南北。同总书记交谈时,谈到未来的日子,她们眼里充满希望。

“要面向未来谋发展,通过发展更好增进团结、凝聚人心。”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

村广场上,一场篮球赛正激烈进行。总书记一来,村民们欢呼着涌过来。

“乡村振兴是我们继脱贫之后又一个农村奋斗目标,看到你们这个村的变化,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中国的农村这十年经历了一个很不平凡的历程。我们接续奋斗,把中国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这在全世界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证明了我们各民族人民群众是好样的!”

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56个民族,一个也不能少。过去脱贫攻坚奔小康是这样,我们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这样。在农村,在城市,在田间,在工厂,在每一个岗位上,靠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定会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枝杈上更加枝繁叶茂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2日下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考察。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12日下午,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久久凝视。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连接两个大市场,铁路纵横、公路交错、航线密布。

曾几何时,新疆是“路到头、人到头、水到头、电到头、田到头”的边境之地,是“骆驼电报,驴马邮政”的荒芜之所。

“钢铁驼队”中欧班列,沿着昔日张骞凿空之路,过荒漠、闯戈壁,将西北边陲变成开放前沿。

这里的人们,对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那场重要演讲,如数家珍。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新疆考察,正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半年之后。回首当时总书记的擘画,字里行间高瞻远瞩:“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起来,新疆将可能成为繁华的中心。不要说别的,乌鲁木齐现在是方圆1500公里最大的城市,到那时,将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近一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打造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8年过去了,沧桑之变。今天,经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过境的中欧班列,占全国开行总量的一半以上。

大屏幕上,霍尔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的作业区实时画面同步传来。宽准轨有序转换,或立足新疆走进来,或借助新疆走出去,诠释着新疆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机遇。听陆港区负责同志介绍到产自新疆的番茄酱贸易,总书记饶有兴致。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2日下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同工作人员及现场办事人员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复苏,大厅里有不少前来办事的企业办事人员。

“业务忙吗?”

“线上的活多了,线下的少了。”

一名重庆人,因为有货物要从海南运到中东,专门赶到这里洽谈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听了前面的介绍颇有感触:“确实得有个算法,看看怎么走最合算。”

此次考察,站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上,总书记思虑长远:“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硕果累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过去是内陆的一个省份,现在有了‘一带一路’就不同了。这里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成为一个核心地带,成为一个枢纽地带。你们在做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三道岭,一碗泉,七角井,盐池,鄯善,胜金口,吐鲁番,白杨沟,达坂城,柴窝堡……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14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吐鲁番葡萄沟。葡萄品种纷繁,琳琅满目。“多么富饶的一个地方,瓜果飘香。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总书记风趣地说,“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但有掉葡萄的事。”

像沙漠胡杨把根深深地扎下去

这里被誉为“共和国军垦第一城”。当年就是在荒滩戈壁上,兵团人喝盐碱水、睡地窝子,人拉肩扛、爬冰卧雪。

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下午,习近平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会见兵团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再现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

满是补丁的军大衣、锈迹斑驳的坎土曼,总书记在一个名为《一双眼》的雕塑前驻足。劳动强度大、营养又跟不上,不少人得了夜盲症。每个班就把蔬菜省下来给一个人,能保证下工后搀扶着找到回家的路。

博物馆一层大厅,兵团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一个个精神抖擞地向总书记汇报:

“我叫曹运铭,一扎根就是60年,无怨无悔。”

“我叫孙本霞,是50年代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来到这里的,我不后悔,一辈子就跟党走,党叫我干啥就干啥。”

“您今年多大岁数了?”“从哪边过来的?”总书记亲切地询问。

这片光荣的土地凝结了多少情感、多少心血汗水。从“挖井探水,无水不建城”的勘探建城,到八一钢铁厂、六道湾煤矿、苇湖梁发电厂、七一棉纺厂、十月汽车修配厂、八一面粉厂、跃进钢铁厂……每一天都在创造奇迹。

总书记饱含深情地对大家说:“你们是从艰苦奋斗中走过来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

到石河子,要看田。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下午,习近平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一四三团农一连棉花种植基地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农一连棉花种植基地,习近平总书记顶着烈日走进田间。棉花正处花铃期,从犁地、播种,到灌溉、灭虫,到棉花打顶、收获,全部是机械化、自动化操作。

不远处是九连蟠桃种植园,总书记走进桃园深处。

“你家承包了多少亩地?”

“包了15亩地种桃,一年收入二十来万。在镇上买了房,也买了车。”老两口笑容憨厚。

“地都承包到职工了吧,确权到位了吧?”总书记牵挂的是正在推进的兵团改革。兵团负责同志介绍说,农牧一线职工收入较改革前增长32.2%。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兵团改革以后,承包确权发证,给兵团人吃定心丸,让大家能够有长远打算,能够舍下本来谋发展。”

前往一四三团花园镇的路上,总书记透过车窗望向窗外。

湛蓝苍穹之下,楼房掩映在绿意盎然之间,一个田园般的美丽家园。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下午,习近平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一四三团花园镇广场,同兵团干部群众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花园镇广场,气氛热情如火。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对大家说:“从铸剑为犁开始,确实不容易啊,在一片荒凉的地方建起这么一座美丽的令人向往的城市。底子打得好,变化也越来越大,靠的是党中央的关心,靠的是几代兵团人的接续奋斗。”

“兵团的建设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最初建兵团是为什么?保家卫国,屯垦建设。要深化兵地融合,建设一个美好幸福家园,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新城西门村,房前屋后的墙壁也是画板,描绘了村民的所思所盼。考察时,一幅湘西十八洞村的壁画映入眼帘。

两个村是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结对共建村。3000多公里的距离,挡不住他们像亲戚般常来常往。

湖南省对口帮扶的,正是村所在的吐鲁番市。村里的医务室也是援建的,当地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援疆项目里,医疗和教育最受乡亲们欢迎。

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会见接见了7批次新疆有关方面代表并合影,其中一场是援疆干部代表。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4日,习近平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考察时,同各族群众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当总书记走进接见厅,掌声如雷。从队列一端,他一边挥手问候,一边缓步走向另一端。

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干在一起。望着为这片热土奉献心血的援疆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回忆在地方工作时,“福建对口昌吉,浙江对口和田”:“这个事业很有意义,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举全国之力,解决一些重大任务。参加过援疆任务的同志,受到了精神的、实践的洗礼和锻炼,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期望你们在这里扎扎实实作出应有的贡献,也是一生值得自豪的贡献。”

在随后召开的汇报会上,总书记再一次谈到援疆工作。考量的视角,彰显新疆之于国家的分量:“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

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新疆的发展也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全局之中。“一带一路”的新机遇,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向,双循环的新优势……桩桩件件,新疆乘势而上。

自治区相关负责同志在汇报会上,深有感触地谈道:“新疆工作的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非常英明、完全正确,是指引新疆工作在错综复杂中守正创新、在矛盾风险中胜利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做好新疆工作的纲和魂。”

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新疆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善弈者谋势。新疆保持长期稳定,最重要的在人心。

“要坚持团结一致向前看,最大限度发挥广大干部群众在保稳定、谋发展、促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注意倾听社会各界意见。只要是有利于改进工作、有利于长治久安的建议都要充分吸收,只要是反映民生困难、关系群众利益的声音都要及时回应。”

4天考察,走到哪儿,哪儿是沸腾的海洋。掌声、笑声、欢呼声激荡久远,很多群众激动得热泪盈眶。一位维吾尔族老人泪眼婆娑地挤到队伍前,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

在学校、在社区、在村庄、在兵团,身着民族服装的各族干部群众簇拥着总书记,送了一程又一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新疆第三次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参考8篇

新疆第三次座谈会精神心得体会8篇

新疆舞的作文6篇

新疆舞的作文推荐8篇

2023年新疆村工作计划7篇

《榜样》5心得体会通用5篇

劳动心得体会5字精选5篇

《榜样》5心得体会精选5篇

观看榜样5人物心得体会5篇

《榜样》5心得体会优质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131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