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好文网 >工作计划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6篇

我们的教案设计充分考虑了跨学科的知识融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升他们的实际能力,下面是28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6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

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

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

(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教师要加以表扬。同时引导:因为这个问题是问能不能坐得下,并没有让我们去求两者之间具体的差。也就是说,不一定非得要准确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大概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2)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上面这个问题类似的情况,其实啊,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大致的估算,同样也能解决上面的问题。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之后,我们都能用今天学到的估算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3)点明课题并板书:用估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复习,既进一步巩固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是为接下来的估算作知识迁移的原始储备;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利用估算同样可以直接来解决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先算后估的方法。】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4。

1.提出问题:我们要先算出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大概有多少人。那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估算呢?你们想自己试试吗?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师巡视,及时到各小组中听听学生们的想法。

3.学生汇报估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巡视中了解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教师做适当引导。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但重点让学生汇报以下两种:

(1)将221看成200,239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1+239>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算出220+230=450,因为450>441,所以坐不下。

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已经整理好的两种估算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回顾反思

(1)小组讨论:以上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

①相同点是:都是将两个数往小估,估成一个整百数或者是与之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中间数。

②不同点是:第一种估算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合理;第二种方法能顺利解决问题。

(2)反思:小组讨论:为什么第一种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导学生发现:那是因为第一种估算方法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与这两个数本身的误差比较大。而第二种方法是将这两个数估成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误差小。

②教师强调:所以,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的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5.介绍其它算法:请学生汇报其它算法,如果学生没有,教师可以补充。

(1)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40,这样算出220+240=460。因为第一个数估小了1,而第二个数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结果就是精确计算的结果。因为460>441,所以座位不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比较反思,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渗透。使学生明确估算时,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切忌生搬硬套。】

(二)反馈练习: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较分析: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有区别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整十数。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独立尝试选择估算策略、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方法。】

三、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1)给数找家:p17练习三的第5题:课件呈现第5题,将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汇报,学生直接说结果,教师点击课件,相应的数就飞进相对应的小房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抓鱼:p17练习三的第6题: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要说出估算的过程。教师在课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妈妈的小帮手:p17练习三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估算策略与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整理方法。

2.变式练习p17练习三的第7题。

(1)课件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已知飞机票是700元,动车票是218元;所求问题是: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因为是求大约便宜多少钱,所以本题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就行了。

(2)学生独立尝试,估算解决。

(3)汇报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700本身就是一个整百数,只要将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约便宜500元。

如果有学生说出:将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约便宜480元;教师对于这样的方法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充分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所学估算策略与方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体会估算的策略与方法是与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的,感受灵活运用估算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

四、全课小结,质疑延伸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教师延伸: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与方法,今后还有更多的估算策略与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整理小结,再一次自主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提出疑惑,同时,教师对学生将来的估算学习进行简单的延伸】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篇2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54+5=26+9=

20+40=15+30=

47+42=

师:前面4个加法算式利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就能够进行口算,那最后一个如何口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类似47+42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0页例1.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学校组织全校学生乘车去参观“世博会”,客车马上就要来了,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大家能帮他们算一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计算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首先要知道一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已知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也就是求35和34的和,那同学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进行汇报。(板书学生的汇报)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师:同学们都很棒,已经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方法求解。方法一中通过将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两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和;方法二中通过将两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整十数和整十数、一位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而这些都是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

师: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那么二年级的小朋友们要买多少张车票呢?联系前一个问题中的两种方法,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都掌握得不错。39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你还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

方法三:39+1=40 40+43=83

(3)引导学生比较并总结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师:问题(2)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的十位上为什么是8而不是7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

(1)35+36=71(张)

(2)36+38=74(张)

(3)(答案不唯一)五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41+42=83(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例1:35+34=69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39+44=83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方法三:39+1=40 40+43=83

教学反思

1.注重规范表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都会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然而要他们说出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不会表达。如35+34=?学生有的会说成是3+3=6,5+4=9,所以35+34=69。正确的表达是30+30=60,5+4=9,60+9=69,所以35+34=69。要让学生清楚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个十,应该说成是30。

2.注重知识梳理,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

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计算方法比较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转换到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上。小部分学生似乎对口算并不感兴趣,仍然使用笔算,老师可以加以引导。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计算:49+45。

分析:直接计算比较麻烦,观察算式发现49+1就是50了,用50加45计算比较简便,再把所得的结果减1就是49+45的答案。

解答:49+45

=(50-1)+45

=50+45-1

=95-1

=94

解法归纳: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如果其中一个数接近并小于某个整十数,可以先计算这个整十数和另一个两位数的和,再减去整十数和这个两位数的差值。

相关知识阅读

加号的由来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我国在商代就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埃及、希腊和印度等文明古国一样,都还没有加法符号,只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来表示相加。公元6世纪,印度人开始把单词的缩写当成运算符号。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n·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先使用“+”当加号,“+”是在横线上加一竖来表示增加的意思。1514年,荷兰数学家v·赫克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之一,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f·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公认。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篇3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0---p21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4、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累计30多个常用偏旁部首,能说出其名称、表示的大概意思,能写出偏旁部首和例字。

2、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能够根据偏旁部首猜猜字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孩子们,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的部首,也交了很多朋友,快到期末了,部首们想挑战你们,看看你们还记不记得它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部首们可聪明着呢,它们设置了许多的关卡,看看你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二、闯关

1、第一关:说出下列生字中的部首名称和表示的意思。要求每人依次说一个部首并说说它所表示的意思,再读读字。(抽生汇报)(设计意图:部首与生字相结合,生字大多数为本学期认字表中及写字表中生字,既巩固了部首又复习了生字)

师:你们好厉害啊!全都认识了。你还知道什么部首?

师:恭喜过关,继续闯关。有的部首宝宝们长得可像了,你们来

2、第二关:火眼金睛。辨一辨(生字中的部首有什么不同)(抽生说

出部首的名称,再教读部首对应的生字)(设计意图:区别本学期所学的相似部首)

师:哇,我们又闯过一关了。部首宝宝们可喜欢交朋友了,除了你们,它们还想交更多的朋友,你能给他们找找朋友吗?

3、第三关:找朋友(让生写出部首对应的汉字,可以出示相应题单,抽三名,依次展示并及时让其他孩子补充)。(注:既然是写一写,就可以结合写字表。所出部首为语文天地中应掌握及写字表部首出现较多。设计意图:既巩固部首又复习生字)生汇报

4、第四关换新衣。快过年了,部首们也想穿穿新衣,看看你能给它换几件新衣服呢?(做做部首加减法,可出示题单。请一人汇报然后再让他出一个字考考其他同学)(注:所找练习题为语文天地中题)生汇报

5、做游戏还有些部首宝宝们也想换新衣,拿出你们的制作的卡片,在小组内拼拼字吧!(设计意图:巩固部首和字)

小组汇报,师出示“讼”让生猜猜,拿出字典查查。引出捉迷藏。

6、第五关:捉迷藏。现在想和你们捉迷藏,你瞧,都跑到字典里去了,你能快速地在字典里面找出它们相对应的字吗?要求,分组查字(ppt出示用表格的方式出示要查的字览、舀、翔、醉,分组查字)(注:所选字为认字表中生字,部首是本册要求掌握的。设计意图:运用部首查字)生汇报。

师:孩子们,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忙,部首给你们的帮助可大了,如果你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部首猜一猜哦。

7、第六关:想一想、猜一猜(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根据部首猜字义猜读音)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篇5

教学内容:小学教科书第33页。

教学目标:

1.本教学设计主要使学生通过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小组交流,知识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和复习,现在一段时间,把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情况。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和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算式?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指名答,教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提醒同

学们注意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老师发个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题,就

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个4题)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反馈:得到8面小红旗的请举手。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道有错误的竖式)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好又快。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3.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列式计算:41-13=28(岁)

紧接着出示“10年后”这一条件,让学生思考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或许会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大38岁,一种是大28岁。

放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矛盾。

达成共识:10年后,爸爸仍比儿子大28岁,因为爸爸长10岁,儿子也长10岁。

三、课堂

师: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篇6

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 5+7+9= 3+7+5= 6+7+4=

1+4+9= 3+5+5= 4+8+6= 8+9+2=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 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先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再口算

6+4+7= 8+9+2= 7+5+5=

15+3+5= 9+7+1= 23+9+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又对又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159+66= 653+2185+924= 247+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

连加

6+8+2= 5+7+9= 3+7+5= 6+7+8=

1+4+9= 3+5+4= 4+8+6= 8+9+6=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9+6= 5+5= 3+9= 2+8=

例6 88+97+105=290(千克)

702+2984+368=4054

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连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67的加减法教案5篇

五的加法教案7篇

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7篇

凑十的加法教案5篇

大班数学67的加减法教案7篇

大班五的加法教案7篇

凑十的加法教案优秀8篇

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通用8篇

大班五的加法教案精选8篇

凑五加法教案最新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029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