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动有趣的教案有助于提升课堂氛围,教师准备教案有助于规范课堂教学时间,下面是28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54—5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二、教学要求:
教学退位减,先教学只有一次退位的减法,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三、教学重点:
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四、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五、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3-612-4=
33-632-4=
43-662-4=
(1)口算第2、3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师办板书得数。
(2)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
(3)师: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他的前一位上退出1,然后合起来再减。
2、用竖式计算。623-41253-4=
指名板演,再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
3、引入新课:
(1)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2)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退位减)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问题1:瞧!书架上有这么多的书。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你会算吗?
学生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1)指名板演。
(2)请不会计算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哪儿遇到问题不会做了?
(3)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
(4)明白吗?你来试试看,这回能做了吗?
(5)让学生再试着做一做。
(6)核对答案。
问题2: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1)学生自己算一算,再小组讨论。
(2)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了?(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不够减了。)
(3)以前不够减时我们怎么办的`?(向前一位借一。)
(4)师示范,边做边说。
(5)生跟着自由说一说。
(6)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7)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8)四人小组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9)小结: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不要忘掉先减去退走的1。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1,可以注意退1时最好写上退位点。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
(2)生边说,边做。
(4)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
(4)自己验算。
(5)想想做做第2题。
①这题完成在本子上,并要验算。
②指名板演。
③集体检查并订正。
2、想想做做第3题。
啄木鸟医生在为大树体检,你们也来帮帮他吧!先找出病因,再帮他们治一治。
(1)小组互说,再改正。
(2)请三位医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治的?
3、想想做做第5题。
(1)自己读题。
(2)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知道了吗?自己列式计算。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
(4)对答案,并订正。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4。
二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9页的例2和例3。
二、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12-3=15-6=16-7=17-9=
14-8=10-5=37-20=24-10=
2、用竖式计算:69-22=71-31=
小结:笔算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图表:
代表团金牌数中国51美国36
2、提出问题: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3、学生思考后请列式:51-36=
4、指导运算。摆小棒。
①拆开一捆小棒。10+1=11
②取走6根:11-6=5
③ 5捆拆开了1捆,还有4捆。
④从4捆中取走3捆,还有1捆。
⑤ 1捆加5根,共15根。
5、指导列竖式。确定个位、十位。
问:个位1减6不够减,怎么办?
学生回答。从十位退1过来,退来的1当作10,10+1=11,11减6等于5。
问:十位上的5退了1,还是5吗?(是4,4-3=1)。
小结: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6、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7、教学例3。
问:个位上0减4不够减,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减()。
学生小结:算10-4=6
问:从十位退1后,十位要算()减()。
学生小结:算4-2=2
笔算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三、运用知识。
1、竖式计算。
65-37= 43-8= 30-23= 80-5=
(注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2、猜猜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学得如何?
二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段视频。
2、出示主题图。(出示课件)
3、师生互动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师简单介绍图片上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情况。)
4、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中国第一名?你们高兴吗?
(课件出示奥运金牌榜的前五名。)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师引导学生提问)
板题:《不退位减法》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课件出示)代表团金牌数
美国36
俄罗斯23
1、“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自由交流反馈。)列出算式并板书:36—23= 。
2、怎样计算呢?
(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然后指名汇报)
(1)口算。
方法:先算6—3=3再算30—20=10最后算10+3=13
(2)列竖式计算。
生汇报后,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画数位板,并提示,用圆片表示36,再去掉23,观察还剩多少?
师:那么根据摆圆片的方法,你会笔算吗?(其他同学试着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指名到黑板上列式计算,并试着说出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交流计算方法,教师适时进行讲解、补充。
教师: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突出笔算过程。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笔算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知识应用
1、数学医院
师:数学医院的.小朋友得病了,你会诊断吗?
(同桌交流,找出错因,并正确计算。)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1)个位上的零起占位的作用,不能去掉;
(2)相同数位应对齐。
2、游戏互动:猜数字
猜猜花朵上蝴蝶下面藏着的是数字几,猜对了蝴蝶就会飞走。(出示课件)
四、拓展延伸
完成课堂作业。(课本第20页练习三,第1~3题)教师巡回指导。
二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2,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退位减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顺序。
教法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法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理解退位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我最棒
16—8= 10—4= 15—7= 12—5= 17—8= 12—8= 10—5= 18—9=
2、算一算
43=21= 64—32= 56—41= 77—43=
学生上黑板笔算,教师检查,表扬做的又对又快的。
3、(出示第17页奥运金牌榜的表格)同学们,今天我们还是要研究各国奥运金牌的问题,上节课同学们针对这张表格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谁还记得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答: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寻找条件,列式。
学生列式:51—36=?
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有一下几种分法:
1、在5捆和1根中,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2、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3捆,再拿出1捆拆开,拿走6根。
3、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4捆,再从4捆中拿回4根。
4、在5捆和1根中,先拿1捆拆开与1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6。
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
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
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56-22与51-36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5、试练:67-39 35-8 81-56 50-24
6、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7、小结。
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三、拓展运用。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三第5题,第6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7题和第10题。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退位减
例:51—36=15例3:50—24=26
5 1 5 0— 3 6 — 2 4_______ _______1 5 2 6
七、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减的道理,掌握三四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3、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橡皮筋图、计数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30-90 1200-800 410-60 9000-7000
2、53减26得多少?用竖式算出来。
3、口答:笔算两位数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法则。)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笔算减法,这节课就来学习三四位数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笔算减法)
三、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橡皮筋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橡皮筋有几捆一百根的,几捆十根的和几个一根的?一共有多少根?用一个几位数表示?3、7、6各表示哪一位上的数?(指名口答。)
(2)画上虚线,问:虚线图表示什么意思?去掉了多少根?要用一个几位数表示?
(3)这题要求什么?竖式怎样列?
(4)提问:笔算减法从哪一位减起?(从个位减起。)
(5)让学生看图在书上算出得数。
(6)指名口述计算过程,教师结合橡皮筋图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的道理。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2)教师提出问题:①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②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
(3)配合演示板的操作讲解算理:9个一减去6个一还剩3个一;1个十减7个十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作10个十,10个十加上1个十就是11个十,11个十减去7个十还剩4个十;3个百退走1还剩2个百,2个百减去1个百还剩1个百。
(4)结合演示过程指导竖式计算。
①个位9减6得几?(9减6得3,在个位上写3。)
②十位上1减7不够减,怎么办?(从百位退1,十位上10加1得11,11减7得4,在十位上写4。)
③百位上还剩几?(百位退1后还剩2,2减1得1,在百位上写1。)
(5)指名完整地复述竖式的计算过程。
3、教学例3。
(1)出示例3。
(2)学生在自备本上试算。
(3)指名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重点让学生说出百位是怎样算的。
4、练习:
教材第111页上面的做一做。
5、比较、分析、归纳法则。
引导学生比较三四位数减法与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找相同点。提问:笔算三四位数的减法与两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法则第一、二条。
(2)找不同点。提问:笔算两位数的.减法时在计算中遇到哪一位不够减?笔算三四位数减法呢?
(3)找不同点中的相同点。教师结合复习的第2题与例2、例3重点提问:它们有没有相同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法则第三条。
让学生齐读笔算三四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111页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2、判断正误。
3、教材第111页下面做一做的第2、3题。
五、课堂小结
提问: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笔算三四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笔算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三十第1~4题。
二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当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时,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再来减。
2、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
3、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笔算,并坚持验算,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再来减。
教学难点:
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263-164263-184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
2、今天我们学习:隔位减。(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1:瞧!图书馆又进新书了。
1)指名读题。买的民间故事有多少本?你会算吗?
2)指名列式。(师板书:204-108)
3)同意吗?那你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写在草稿本上。
4)(找一些没算出结果的或算错的学生)你计算出了吗?
5)他算的对吗?或请其他人帮他。
6)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也不够,怎么办?)
7)我们可以用算珠拨一拨。
请生上来拨一拨,边拨边说拨的方法。
8)现在你能想到如果用竖式可以怎么算?同桌讨论。
9)你为什么这样算?
请你用他的方法再算一遍,边算边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教学试一试
1)生自己先算一算。
2)你是怎么算的?在小组里说一说。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一写,说一说。
三、联系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03-158600-347800-592
2)请你们写在本上,并按步骤检查。
3)独立完成。
4)汇报核对。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你做一次医生,帮它们治病。
2)第一棵树的毛病出在哪儿?你改一改。
3)汇报核对。
4)其他树的毛病你能帮忙找出来吗?
5)汇报核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请你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各自计算,进行观察。
3)开火车对答案。
4)你发现了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1)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
2)看图,你了解了什么情况?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同桌互说,汇报。
四、课堂
今天你有学了什么知识?
二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尝试计算、讨论等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3、在运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用退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借1当十”。
教具学具: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金牌榜前5名表格)同学们,上节课大家提出很多问题,我们只解决了其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有一个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1: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生2: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
……
?设计意图:暗示学生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上一节课问题的延伸,在解法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以提问的方式开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师:有的同学猜对了,老师很想知道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该怎样列式呢?
生:51—36=
师:同学们,学习加法时,我们通过摆小棒学会了进位加法。今天我们通过摆小棒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有信心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摆一摆,算一算,看看还剩多少根小棒。
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我们交流一下大家操作的方法和算出的结果。
生1:从1根小棒中去掉6根不够,就把1捆小棒与1根小棒合起来是11根,从11根中去掉6根还剩5根小棒;从剩下的4捆小棒中去掉3捆还剩1捆;这样1捆与5根合起来是15根。
生2:先从5捆小棒中去掉3捆,还剩2捆;从1根小棒中去掉6根不够,就把1捆小棒与1根小棒合起来是11根,去掉6根小棒还剩5根;这样最后还剩15根小棒。
生3:先从1捆小棒中去掉6根还剩4根,4根与1根合起来是5根小棒;再从4捆小棒中去掉3捆还剩1捆;这样剩下的5根与1捆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
生4:从5捆小棒中拿出4捆小棒,这样多拿走了4根,再拿回4根小棒,4根与1根合起来就是5根小棒,加上剩下的1捆小棒就是15根。
……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得到“51—36”的结果都是“15”。但是在许多同学的操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过程,你发现了吗?
(都把1捆小棒拆开了,再去减6)
师:用摆小棒的方法能算出结果,如果不用小棒,直接列竖式来计算你会做吗?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的计算结果?
学生说出算式,并在黑板上板书。
师:个位上的'“5”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1:个位上的1减6不够减就从十位借1变成10,10加1是11,11减6就等于5。
生2:个位上的1减6不够减就从十位借1变成10,10减6剩4,4加1就等于5。
师:十位上的“1”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十位上的5减3得2,借走1还剩1。
师:现在老师把大家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写下来,同学们想想计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时,从十位退1再减)
2、教学例3。
师:你能运用刚才总结的注意事项,试着用竖式算一算“50—24”吗?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被减数个位上的0减4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当10,再减4,十位上的5减去被借走的1还剩4,再减减数十位上的2)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