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好文网 >汇报材料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7篇

调研报告是调研事件的文字记录,是完成一项项目的文字参考,调研报告有助于分享知识和见解,促进学术研究和决策制定,以下是28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7篇,供大家参考。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7篇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篇1

按照省财政厅关于2013年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关于开展产业集群调研的通知,我们对xx县人民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金银花产业加工集群项目进行了调研,通过集中座谈讨论、查阅有关资料,并深入到xx县县直及乡镇的有关金银花加工企业现场调研,基本摸清了我县金银花产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栽培历史悠久。xx县依托蒙山,金银花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我县是道地中药材金银花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全县90%以上的村庄栽植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年产干花1750万公斤以上。野生金银花至少有2200年历史,较大面积人工栽培历史200余年。

2、品种资源丰富。平邑金银花品种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毛花系、鸡爪花系和野生金银花系的几十个品种,目前生产上形成了若干个主栽品种,如二倍体品种有“平花”系列,四倍体品种有“九丰一号”。

3、产品品质优良。平邑金银花花蕾肥大,色泽纯正,味道清香,有效成分含量高,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达到或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要求,是国内外公认的优质道地中药材。先后被农业部评为“中国中草药金银花优质产品”,10万亩金银花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6000亩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个品牌的金银花茶获绿色食品认证,我县是加多宝集团、哈药集团等国内知名医药、食品企业的主要原料基地。2009年以来,通过实施财政扶持推广金银花烘干技术,共有349台烘干机械、196间无公害烤房享受补贴,金银花烘干比率接近1%,进一步提高了金银花品质。

4、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我县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金银花之乡”。先后注册“平邑金银花”、“平花”商标,“平邑金银花”被国家质监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5、科研推广有所突破。多年来,金银花果茶管理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对金银花老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开成“平花”系列主要栽品种,并成功选育了“九丰一号”四倍体新品种。“金银花种质资源库建设及开发利用研究”、“金银花尺蠖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等先后获得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科技成果奖励。“金银花高温杀青快速烘干”等4项有关金银花的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

6、金银花产业多效共赢。金银花根系发达,枝繁叶茂,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对保持水土、绿化环境、美化城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数百年来一直作为我县绿化荒山和保护田埂地堰的优良植物,“xx县金银花护埂模式”被收录到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一书向全国推广,xx县也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多年来,平邑金银花是农民致富的主要产业,密植园丰产期亩产干花100公斤以上,按市场价格每公斤100元,扣除成本,每亩纯收入5000元以上。此外,金银花种植、购销、加工系列产业,已成为我县劳动力务工就业、企业工商户创收、县乡财税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7、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目前全县金银花育苗推广、加工制药、购销流通企业及个体工商大户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金银花专业合作社60家,通过gap认证的基地1处,通过gmp认证企业6家,通过gsp认证企业11家,其中山东阿蔓达医药有限公司获批发、零售双gsp认证,并被中国药文化研究会授予“山东公益健康教育十佳品牌”。金银花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011年,全县金银花产业年创产值16亿元,交易金额21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人民币。

xx县金银花中药材加工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栽培采收环节来看,竞争日益加剧,优势面临严峻挑战。由于金银花的作用和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国各地金银花发展非常迅速,我县在金银花种植采收环节存在一些问题,每年全县大约有近20%左右的金银花因采摘不及时而放花,失去利用价值。

(二)、从金银花流通环节看,市场建设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扩大、提升、规范。我县是全国金银花中药材的重点产区之一,但市场建设相对滞后,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销售市场规模还比较小,交易方式传统,集散、辐射能力不强。对平邑金银花的宣传、促销力度不大,“中国金银花之乡”的品牌优势未能大张旗鼓的竖立起来。

(三)从金银花加工环节看,金银花中药材深加工能力小,产品档次低,大量金银花仍作为原料销售,没能获得进一步升值。、由于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我县地产金银花中药材在医药、保健品、日用品以及保健饮料等方面还未得到充分利用,缺少能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和深加工名牌产品。

(四)从发展局面看,产业投入不足,布局不够集中,系统、管理服务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对金银花中药材加工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系统的管理服务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目前,我县金银花中药材加工产业已初具规模,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基础。加快金银花中药材加工产业的发展,对于巩固金银花品牌优势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扩大就业,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成立金银花(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

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统一指导全县金银花品种的选育、种植、管理、采摘、初加工,策划产业发展规划、对外宣传、深加工、市场建设等战略性问题。

(二)加快金银花烘干技术的推广。迅速推广烘干技术是提高金银花质量的关键环节。如果金银花的质量上不去,卖不出好价钱,大田里已栽的金银花农民也会把毁掉种粮。

(三)培植壮大金银花加工龙头企业

加工龙头是产品实现增值的关键,龙头企业发展是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要加大对现有金银花加工规模企业的扶持力度,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促其快速做大做强。鼓励县内银花加工企业通过排靠入股、合资、合作等形式,加强与省内外大型中药加工企业的联合,借助外力、寻求发展。依托我县丰富的金银花资源优势,制定更优惠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企业家和营销大户的客户联系网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特别是金银花深加工企业。、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资助有关企业解决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快gap基地认证步伐。

(四)加大投入,加快发展重点基地和优势区域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金银花中药材加工产业发展的倾斜和资金支持。在资金使用上,建议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影响力较大的重点乡镇和重点企业扶持,要加快基地建设,积极推行标准化种植,力争新增几处gap生产基地,并获得国家认证,辐射带动面上的金银花种植。

(五)强化服务,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在提供政策、资金支持的同时,政府部门要强化服务,创造优良的环境,帮助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金银花协会在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选育推广金银花新品种和种植管理烘烤等新技术,推动我县金银花产业优化升级。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篇2

近年来,桃江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机遇,用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引领交通、园区、城镇、产业建设和改善民生新发展,打造全景桃江新名片,积极探索加快县域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

一、资源禀赋与优势

桃江,地处湘中偏北、洞庭尾闾,因境内桃花江得名。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人口89万,素有“美人窝”、“屈原第二故乡”、“楠竹之乡”和“茶叶之乡”等美誉。桃江交通便捷。距省会长沙仅1小时车程,洛湛、石长两条铁路穿境而过,二广、益马、益娄衡、益阳南线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辐射八方。

桃江景色宜人。有桃花江竹海、罗溪瀑布、桃花湖、浮邱山、凤凰山、羞女峰等风景名胜20多处,境内有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羞女湖国家湿地公园和腰子仑春秋古越墓群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桃花江核电站目前为我国内陆第一核电站,将其打造成我省工业旅游景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核电站建设将带动新一轮工业旅游热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将助推我县经济快速增长,可大幅度提高我县财政收入。反之,财政加大对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我县就业岗位,提高人均收入,促进人均消费。我县将努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示范性的以核电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景区,力促我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二、发展现状与特色

目前,全县共有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景区(点)400个,拥有床位7168个,国际品牌连锁酒店1家,旅游星级宾馆6家,五星级休闲农庄3家,湖南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有国内旅行社3家,旅行社门市部4家,旅游商品生产厂点10多家,休闲旅游接待人数达300万人次,休闲旅游接待收入约8亿元,旅游从业人员11000余人,休闲旅游发展成为我县一道独特的风景,乡村旅游业促进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一是政府强力推动。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一批重点项目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投入近500万元,完成了《桃江县旅游发展规划》、《桃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总体规划》、《桃花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桃花江竹海风景区规划》、《黄金塘景区总体规划及项目策划》和美人文化主题公园、凤凰山景区等一系列旅游策划,20xx年起县旅游产业引导资金提高到200万元/年。

二是加大市场投入。一是加强星级酒店建设。全县共有星级酒店6家,其中三星级酒店1家,大汉华美达美人窝文化主题酒店为全益阳市第一家国际品牌旅游饭店;二是加大休闲农庄投入力度。为进一步提升休闲旅游服务质量,切实加大了对休闲农庄的规范和改造,投入资金5000万元,改造了10家休闲农庄和10家示范性竹乡农家乐建设,其中新桃缘生态农庄和渔乡源生态农庄为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庄,休闲旅游品牌占据了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地位。三是加快项目建设。

桃花江竹海景区投入资金近亿元,完成了核心景区建设和基础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已对外开放;浮邱山景区完成了景区道路提质升级,启动了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建设,完善了浮邱寺部分设施建设,启动了浮邱寺修缮改造计划;罗溪瀑布旅游区完成了游步道、河道清理、停车场修整、30个垃圾箱等设施建设,启动了观瀑台建设工作;桃花湖景区完成了景区环湖公路建设;桃益公路生态景观工程完成竹文化生态景观带、生态文化走廊等建设,成为具有桃江特色的绿色景观带。

从目前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要做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品牌,还存在产业体系不够成熟、配套措施不够健全、宣传营销缺乏整体形象、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和旅游要素不够健全等问题,急需在以后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发展思路与举措

按照全域融合、文化引领、创新驱动、市场导向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旅游建设,把桃江休闲旅游产业培育成为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篇3

按照市委工作要求,xx年上半年我局党组开展了一系列意识形态工作。现将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理论学习。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共x省委办公厅《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和市委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研究市文旅体局x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任务分工。

(二)提高政治站位。x月x日召开局党组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压实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党组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职责范围内意识形态工作。

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切实担当起政治责任,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将责任担起来、工作落下去,做到路线方向上不过失,政策理论上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对意识形态形势牢牢掌控。

(三)压实工作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党建年度工作要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上半年,局党组会议x次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

一是做好舆情收集。明确舆情收集人员职责,每天网站管理员、市长热线专职人员及时查看浏览网站信息,加强对敏感舆情的收集汇总。两会期间,全天候值班保证网站、新媒体平台运行正常。按照要求每月报送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点。

二是严格信息审核。严格信息审核,凡是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手机报、网络公众平台对外发布信息、文章、广告等内容都要进行严格审核,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层层审核把关,签字后方能外发。

三是坚持日常巡查。定期开展对市广播电视台、安广网络分公司、网络视听平台和网吧、游艺等单位和场所的巡查,及时下发通报,督促整改。开展全市文化旅游行业新媒体平台摸底调查,对局工作人员微信群进行摸底调查和清理。

(四)确保取得实效。一是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规范各类演艺场所,严把思想观、政治观,绝不给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和平台。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出动检查人次约x人次,检查网吧、歌舞游艺、音像出版、旅行社、地面卫星安装设施等文化、旅游、体育、广电新闻出版经营单位。主城区内每个网吧检查x次以上,合计开展专项行动x次。

二是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加强局网站和“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做好我局“两微一网”更新维护工作。

三是加强对行业协会学会管理,联合市民政局出台《关于加强文化旅游体育类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意见》,严格监管各类社会组织活动。

四是管好文化各类阵地,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x年继续实施“送戏进万村”活动,计划在全市x个村,开展送戏活动x场,目前,各县区“送戏进万村”招标工作已经完成,正陆续开展演出活动。同时,为扶持艺术创作,用正能量文化抢占文艺市场,x年开展“十大名剧、十大名角、十大名团”及“市级戏曲创作孵化计划项目”评选工作,对入选的“十大名剧、十大名角、十大名团”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入选戏曲孵化计划的大戏,每部给予x万元奖励,入选戏曲孵化计划的小戏,每部给予x万元奖励。

五是强化机关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培养一名群众加入致公党。运用学习强国平台,抓好党员干部学习,x名党员和x名非党员,包括已退休干部,全部下载使用,学员学分最高达到x万分以上。

六是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业监管,传达学习省委宣传部x月x日安全播出重要保障期电视电话会议、省广电局x年第二季度全省广播电视安全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开展境外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活动,每季度上报督查季报。上半年与公安局、扫黄办,无线电管理办联合执法,共查处谯城区、利辛县“黑广播”x起。

虽然我局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出版物市场监管仍不到位,盗版书籍现象时有发生。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全年不少于x次,不断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和重点环节,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认真履职,各分管领导扎实落实“一岗双责”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制度的落实,及时、规范、准确、全面地向市委报告意识形态工作。

二是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宣传阵地建设,全面做好本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形成良好政治生态。落实好讲座、报告会制度,扎实做好过程管理。强化媒体传播平台日常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持续巩固舆论引导良好局面。

三是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配置,及时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各科室、二级机构负责人学习中央、省、市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引领全局人员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筑牢意识形态的“防火墙”,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四是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局议事日程,并与我局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对科室、二级机构绩效管理,对于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严肃追责问责,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篇4

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靠祁连山与青海毗邻,北依巴丹吉林沙漠和xx区毗邻。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130万人,耕地380万亩,园地41万亩,林地560万亩,草地3034万亩。滋润张掖的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干流全长928公里,流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地处黑河中游的xx市集中了全流域95 %的耕地、91 %的人口,黑河水造就了"金张掖"的辉煌。201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1.55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xx市沙漠化土地面积10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2%,其中流动沙丘222万亩,半固定沙丘202万亩,固定沙丘71万亩,戈壁503 万亩,风蚀残丘53万亩,潜在沙丘31万亩。xx市60个乡镇中有43个乡镇、50多万农民分布在沙漠沿线。土地沙漠化、沙尘暴、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xx市上下按照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沙产业理论,以构建生态经济大市为统领,把防沙治沙与发展沙产业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统筹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南保青龙涵水源,中护湿地建绿洲,北锁黄龙固风沙",大力发展沙产业,沙产业开发成果丰硕。

(一)坚持规划先行,稳步发展沙产业。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理论,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xx市沙产业开发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并把发展沙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80年代以来,市上领导先后带领市、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分赴内蒙、宁夏和武威等周边地区,学习借鉴沙产业开发的先进经验,广开视野,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xx区石岗墩、民乐六坝、山丹清泉和东乐、临泽新华和板桥、高台骆驼城、肃南许三湾为代表的14个沙产业开发典型。昔日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xx区石岗墩滩,目前有年金龙、甘霖、飞龙等10多家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形成了集高效节水示范、生态防护林建设、优质牧草种植、苗木繁育、综合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经济开发区;xx县骆驼城是新开发的移民乡,过去这里大部分是沙漠戈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进行了移民和农业综合开发,全部村民都是从本县外乡和外地迁移而来,1984年建乡,全乡农户来自5省8区26县市,辖13个村80个合作社3561户,12432人,可用耕地面积5.8万亩。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778.6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45元。特色产业有玉米制种、油料、苹果、葡萄、梨、加工番茄、辣椒干以及孜然、柴胡、黄芪、甘草等中药材;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肃xx县明花乡许三湾,上世纪80年代末打出了第一口深水井后,肃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明花区许三湾荒漠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90年正式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开发。20多年来,来自肃xx县南部干旱山区的大河、马蹄和明花等地的移民,在国家地方惠农政策扶持下,进行固沙造林,治理荒漠,打井造田,重建家园的活动。经过20多年各级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努力奋斗,如今盛夏的许三湾,是一排排俊秀挺拔的白杨,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一幢幢鳞次栉比的砖瓦房。这整齐的林带、道路、农田和砖瓦房,是在曾经风沙肆虐,百里无人烟的茫茫沙海上"拔沙而起"的,堪称沙漠治理的典范。

(二)强化典型示范引领,稳步推进沙漠日光温室。xx市上下把发展沙荒地日光温室作为节约耕地、发展生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狠抓科技推广、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加快推进沙漠日光温室建设步伐。截至**年,xx市日光温室达到6.22万个座、面积6.72万亩。其中建在荒漠沙丘中的钢架大棚达到 1.6万亩,占xx市日光温室面积的24%。 xx县发动个体私营业主兴建,鼓励专业合作社入股连建,动员农户自主打建的方法,大力发展荒漠区日光温室,已建成了板桥镇红桥设施葡萄标准园、兴科荒漠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代表的荒漠区日光温室示范点1万多亩,棚内种植反季节红提葡萄及茄子、辣椒、西红柿,收入都在1-2万元以上,使其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新型特色支柱产业。xx县确立"抢抓机遇,培育特色,能人帮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北部沙滩建设万亩能人创业科技示范区,重点发展反季节日光温室红提葡萄、高效精细蔬菜和规模养殖,并利用荒漠、山坡地建设半坑式温棚发展食用菌,亩均收益在1万元左右,形成了企业和能人带动,干部群众广泛参与推动的经营格局。xx县新坝乡暖泉村引流祁连山泉水在银洼石荒滩上发展反季节红提葡萄,由党支部牵头,专业合作协会运作,村上出资配套水、电、路及林网基础设施,农户自筹资金打建日光温室并无偿配套滴灌,已建成520座,使全村户均达到两座。该乡小坝村在三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引领下,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形式,于2008年培育出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很高的黑蕃茄,花菁素含量高达89.71毫克/公斤,蕃茄红素的含量 28.04毫克/公斤,是红色普通蕃茄的7.2倍,黑蕃茄作为沙漠有机蔬菜的优质果蔬食品的代表已通过国家有机绿色认证。目前,全县推广面积达到3480 亩,亩收入达8000元左右。xx区以有年金龙集团为主开发建设的石岗墩荒滩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是市内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辐射效应最强的示范园区,总面积1万亩。园区内打机井3眼,衬砌高标准渠道16公里,埋设低压输水管道6公里,架设温室滴灌输液管50公里,建成半移动式喷灌1000亩,栽植名优经济林2500亩;园区引进以色列技术及设备,建成电脑自动控制温度、湿度和具有自动化滴灌、喷灌设施的高科技暖棚4座。并借鉴上海技术,自行设计建造了带有防风、防寒走廊的联体大棚5座,高标准中式二代日光温室50座,温室总面积达200亩;区内配套建成了年产800吨面粉厂、1000吨果品气调保鲜库、2万吨酒精、5万吨马铃薯系列产品深加工生产线、5000吨果品浓缩汁和10万只鸡、1000只羊、5000口猪和5000头牛的综合养殖场等企业。园区先后示范推广无土栽培、立柱式栽培等新技术23项,引进以色列西红柿、韩国金蕃瓜、美国红黑提葡萄、荷兰花卉、俄罗斯大叶菠菜等优良品种66个,各种农作物的灌溉全部采用高新节水技术,综合节水率达90%以上,科技在示范园区生产中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示范园区已成为渠、路、林、田相配套,种养加、科工贸、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开发区,实现了农业的循环发展。

(三)拓宽融资渠道,荒漠区生态治理成效显著。风沙区荒漠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实施采取政府主导、国营集体、个体园林场参与的治理模式,在甘州、民乐、临泽、高台、肃南五县区组织实施,贷款规模达3.5亿元,风沙治理面积达到52万亩,工程治沙2.5万亩,封沙育林(草)35万亩,新修干渠3公里, 支渠14公里,斗渠62公里,农渠112.06公里,输电线路15公里,购置农用机械425台件等。通过工程建设使项目区扭转了沙化延伸势头,降低了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逐步实现了沙区生态良性循环,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9年,xx县委、县政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全面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整治荒漠化土地近2万亩,开发建设商品住宅57万平方米,带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8-10亿元,在不占用耕地的基础上,使县城向东延伸近3公里,向南延伸近6公里,城区建设面积由5.5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增长近3倍。沿大沙河流域建成了1万亩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基地,18万头奶肉牛生产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矿产资源加工、精细化工、清洁能源四大工业经济集群。形成了集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工业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区,走出了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新路子。xx区紧紧住境内丰富的湿地滩涂、沙漠戈壁较多的特色和优势,加快编制《xx区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规划》,从空间布局上对城镇化建设、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建设进行统筹安排,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学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了生态保护和修复步伐。近年来,充分利用巴吉滩、南滩、西洞滩、神沙窝滩、兔儿坝滩、平山湖戈壁荒漠等荒漠土地大力发展工业商业项目建设,相继安排4346亩未利用土地发展光伏发电、工业园区、风电等一大批工业商业项目建设;安排7130亩为滨河新区xx区建设提供用地保障,通过整治梳理废弃河滩地和采砂废弃地,对滨河新区xx区进行绿化美化,形成了2500亩的人工湖面和3000多亩的人工绿地。明永乡沿河村、靖安乡靖平村和甘浚镇巴吉村充分利用沙荒戈壁地建成日光温室300多座;沅博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利用甘浚滩沙荒戈壁3000亩,建成年产30万只肉羊的加工基地,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实现了" 高效"与"生态"的有机统一。

(四)采取优惠政策,发展沙区适生物种。xx县组织具有经济势力的私人企业,采用优惠政策扶持,在沙漠荒滩兴办农林牧场,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红梨、红枣为主的"三红"经济果树产业,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山丹民乐两县依托退耕还林工程的后续项目,引进大果沙棘,亩年产值达到2000元以上。xx县锦世农业科技公司在北部滩开发沙化土地4500亩,配套完善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种植适宜于沙漠气候生长的耐旱、节水、耐盐、耐瘠薄甘草、菊芋等高附加值作物,采用由电脑控制作业的大型喷灌机,不仅利用了沙漠荒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企业收入,为发展沙产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xx县引进肉丛蓉栽培种植1000亩,以及沙棘、甘草、柠条、枸杞、麻黄等沙生植物,目前长势良好,经济收入可观,为沙产业开发创出了一条新路子,收到了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五)产业配套开发,发展沙区马铃薯产业。xx县借鉴内蒙古包头农场种植沙漠马铃薯种植成功的经验,引进全国五百强之一的万向德农有限公司和凯翔马铃薯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北部沙化区平整土地9000亩,采用美国瑞克公司微电脑控制指针式喷灌设备,推行全机械化作业和国际现代化农庄管理模式,建设喷灌圈16个,种植专用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1500公斤,亩产值1500元以上,实现了沙漠区经济收入从无到有的突破。为了配合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万向德农有限公司又投资5305万元,在民乐六坝滩沙区建造了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中心,建成了年产3000万粒微型薯,1.2万吨原种,10万吨一级种薯基地,并配套建设网棚4.2万平方米,全能日光温室1000平方米,组培室1000平方米,以及恒温库、种薯窖等设施。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xx县于2007年引进马铃薯加工销售世界第四、欧洲第一的荷兰考森.爱味客集团落户六坝开发区,建设占地920亩,总投资1.5亿元的甘肃爱味客公司,该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08年5月正式投入生产,年产马铃薯全粉1.5万吨,并通过加大投入、全程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健全马铃薯繁育、种植、销售、储藏、加工产业链,使之成为该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六)招商引资,建成祁连葡萄生产基地。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林业局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统一部署,1987年xx县为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无偿划拨沙荒地3万多亩,至目前已累计投资1.5亿元,开垦宜林宜农基地2.2万亩,建成酿酒葡萄基地1万亩,农田防护林4327万亩,标准化苗圃275亩,封沙育林2万亩,已初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生态经济林。依托酿酒葡萄基地建成的甘肃祁连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总投资7255万元,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开发出了"祁连传奇"牌干红、干白、冰红、冰白四大系列11个品种的优质葡萄酒,其中冰红、冰白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已覆盖西北市场,辐射全国14个省(市),并出口日本。该公司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蛇龙珠新鲜干红"、"美乐冰红"、"赛美容冰白"葡萄酒荣获首届中国林博会"优秀展品金奖"。2011年,祁连酒业年生产葡萄酒2582吨,实现产值16745 万元,增加值5603万元。

(七)节约土地资源,推进沙区畜牧业。xx县整合项目建设资金,采取政府负责规划设计和配套水、电、路、林网等基础设施,企业和能人带头,大力发展沙区规模畜牧业,现已在沙区或荒漠区建成百头牛养殖场20个,千只羊养殖场30个,并实行种养加配套,增加沙区畜牧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提高了沙区群众发展养殖业生产的积极性。xx县引进新疆冶建九公司总经理谢卿,成立甘肃博峰肥牛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明水沙窝划拨沙地143亩,新建标准化牛舍40 栋、2.2万平方米,年饲养育肥牛5000头的规模养殖场,同时在沙漠腹地平田造地1000亩,种植了紫花苜蓿,建起了高标准的青储饲草窖,所养肉牛膘肥体壮,经济效益显著,发展前景广阔。xx县富民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沙河镇及城区群众自愿入股,在xx县马郡滩荒漠上,占沙荒地1000亩,建造高标准双列式牛舍4栋240间11500平方米,运动场8400平方米,现代化挤奶厅1座,目前奶牛饲养量达到2000多头,其中挤奶牛1040头,日产鲜奶 24吨,年产鲜奶8760吨,实现销售收入3066元,纯收入920万元。xx区长安乡前进村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针对群众分散养殖奶牛成本高、风险大、收益小的状况,村党总支部放眼长远、科学谋划,引导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2800万元,在荒漠区建成占地120亩的奶牛养殖场,入园奶牛2000多头,并与伊利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年供鲜奶4000多吨,实现利润500多万元。同时,依托全区制种玉米秸秆资源,积极争取立项投资200万元的沼气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由玉米秸秆-喂养奶牛-鲜奶销售-粪便发酵-生产沼气-沼气发电-沼渣施肥-制种玉米-玉米秸秆的循环式发展转变。

(八)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沙区造林绿化步伐。立足防沙治沙,组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治沙造林,特别是国家实施"三北"四期、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以来,沙化土地治理速度和质量、沙产业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以大工程带动防沙治沙向纵深发展的新格局。 "十五"以来,累计新增人工林面积136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165万亩,封滩育林(草)176万亩,控制流沙73.6万亩,恢复植被47.1万亩,恢复耕地15.2万亩,保护农田近100万亩,沙化较重的7万多亩荒滩经过多年的封护,植被覆盖率已达42%,绿洲内9处沙窝得到了治理,北部沙区营造起15 条总长440公里的防风固沙基支干林带,绿洲中部150多万亩农田、65%的道路和80%的渠系实现了绿化,农田林网化面积达98%,形成了带、片、网结合,渠、路、林相配套的林网体系,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4.5%提高到目前的10.71%,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实现了平原绿化达标。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xx市坚持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开发并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沙产业开发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以配套相应的渠、路、电、林等基础设施,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无力大量投资开发,使之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以日光温室和肉牛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产业,一次性投资数额大,群众自筹资金困难。

二是生产基地规模小,整体效益不显著。目前xx市设施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分户经营为主,每户仅有一两座日光温室或温室畜棚,生产集中度很低,区域化经营格局尚未形成,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不明显。

三是组织化程度低,产销衔接不够紧密。xx市产业化经营刚刚进入初始阶段,龙头企业数量少,尤其是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带动能力弱。同时由于农产品销售体系不完善,销售经营主体分散、规模小、势力不强、品牌效应弱,进入市场各自为战的问题突出,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链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产品销售体系。

四是技术力量薄弱,服务体系不完善。沙产业是一个新型产业,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科技人才来支撑,由于目前xx市从事该专业的科研人员严重短缺,从理论到实践尚未形成科研体系。从乡镇一级,由于技术干部少,对新技术掌握不全面,经验不足,不能够为农民提供新的信息和技术指导,一定程度了影响到沙产业综合开发进程。

沙产业就是变不毛之地为沃土阳光产业。当前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沙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张掖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沙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丰富多样,大力开发利用沙区资源,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对于改善生态生存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现结合张掖实际,对今后加快沙产业开发提出如下建议意见,仅供参考。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建议市上成立防沙治沙产业领导小组,充分运用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结合生态建设工程、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林草地建设,科学制定张掖中长期沙产业发展规划。各级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要主动当好政府的参谋,共同参与制定沙产业土地利用规划制定。要积极扶持和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品牌,逐步提高防沙治沙能力和沙产业综合开发水平。

(二)完善法制体系,依法规范沙产业。全面贯彻落实《防治治沙法》、《草原法》、《森林法》、《水保法》、《环境法》,依法保护草原、森林和防沙治沙建设成果。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假借治沙名义而不进行治理的企业和个人,限期进行收回草原和沙地使用权;对侵占他人治沙成果,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出一起,坚决遏制不法行为;保护沙区地下水资源,没取得合法取水许可不行乱开乱采地下水资源;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防沙治沙监督机构,建立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制及考核体系,对林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企业的个人取消其开发资格。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增长机制。加快建立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以及社会各界联动互补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努力争取国际援助和合作项目,鼓励外商和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前来投资生态建设和沙产业基地内的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支持沙产业基地建设和项目开发,加大沙产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采取配套补贴和奖励的办法,引导社会资金和广大农牧民自有资金投资生态建设和沙产业项目建设。

(四)强化沙产业金融信贷支持。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沙产业融资担保工作,出台鼓励现有担保机构积极参与沙产业发展建设;各级担保公司要对金融机构在沙产业基地和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的业务给予担保支持;建立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互利合作、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及地方政府、担保公司、被担保者三方联动的风险防范机制,引导金融部门将业务向沙产业基地建设和生态资源开发领域拓展;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放宽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延长贷款期限,为沙产业龙头企业和农牧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五)落实和完善针对沙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实行沙产业与农、林、牧、渔、草业一视同仁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沙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节约化,科技型、综合型、低碳型的发展之路;对有示范性的沙产业建设项目,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按投资规模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安排时给予倾斜和照顾;落实贴息补助、林木种苗补贴、基地原料运输绿色通道、投资参股等优惠政策,争取将沙区农牧民购置的割灌机械、加工机械列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享受农机补贴优惠。对在沙区植树造成成果显著的企业和个人,除享受造林补贴外可享受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地方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六)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对沙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鼓励科研机构开展沙地动植物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制定和完善沙区灌木林等经营技术标准,提高经营水平;依托相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强沙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沙产业管理人员和农牧民的技能;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和信息服务;建立一批沙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区,探索模式,总结经验,辐射带动沙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篇5

新建区地处赣江之滨、鄱湖之南,是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享誉鄱湖的“鱼米之乡”,区域面积2193平方公里,整个地貌是“四水三山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新时代的大美新建,依托鄱阳湖生态旅游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以建设“文化大区、旅游强区”为目标,精心擦亮“五色”旅游品牌,倾心打造古邑文化名片。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新建区坚持走文化旅游与生态相结合的都市休闲之路,明确了“旅游强区、旅游兴区”的发展定位,全面唱响红色教育游、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观光游、特色体验游的“五色”旅游品牌。依托雄厚的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新建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我区文化旅游大发展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体情况

(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新建区旅游资源、人文景观丰富,是公认的南昌市乃至全江西的旅游资源大区。全区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潜质的旅游景区1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级重要湿地1处(南矶湿地),国家a级景区8个(其中4a景区1家、3a景区6家,2a景区1家),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点23家。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经典“小平小道”,游客探秘、休闲、观鸟、摄影、科考的绝佳宝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南矶湿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山万寿宫庙会”,“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汪山土库,号称南方“小长城”的溪霞怪石岭生态公园,有“鹭鸟王国”美誉的象山森林公园,拥有大漠雄浑和江南水乡细腻的厚田金色沙漠,正在大手笔的规划建设当中并致力于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等。

(二)区位优势明显

一方面,新建区在“撤县设区”之前是全省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县,区位优势、全省独有、全国也少有。南昌中心城区到新建各景点,基本都在20—50分钟车程以内,是市民周末出游的首选之地,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旅行的乐趣。另一方面,新建区交通“大动脉贯通、毛细血管畅通”,境内“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完备,南昌西站、昌北机场直通新建区。完善、便利的交通体系,为我区吸引内外游客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三)政策扶持加大,旅游增长快速

近年来,新建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建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项目、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对推动旅游业大繁荣、大发展予以扶持。20xx年新建区全区接待旅游人次超过14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2%,旅游综合收入75.8亿元,同比增长45.3%。预计20xx年全区旅游综合接待总人数达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但旅游服务设施相对薄弱。近年来,我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向二、三产业积聚),城镇及大部分村落基础设施日趋完备,2017年人均gdp已达9753美元,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旅游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新建区旅游服务设施比较薄弱,客房、餐馆档次不高(全区拥有星级饭店仅1家,五星级饭店0家),娱乐项目单一,城区和主要城镇及景区缺少针对旅游者需求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酒店等,满足不了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

2、旅游管理体制分散,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机制。一方面,我区既有区文广旅新局,又有区旅投公司,一些区直单位也参与文旅项目,各自为政、各打算盘,没有拧成一股绳,难以形成集合效应。区文广旅新局管行业,日常工作就是忙于落实全区所有的涉旅工作和应付各种各样的上级检查,根本无暇顾及旅游行业发展大计;区旅投公司管全区的旅游项目投资,而且其项目运作方式多采取政府出资+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行业的管理责任不用担,平常的工作动态和投资数据没有及时有效沟通。其他区直单位的如一些田园综合体和文化特色小镇等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只是请我局做做观察员,有甚者根本就不咨询文化和旅游部门意见,等要申报景区景点时才来找专业部门。另一方面,更有一些景区地跨数个行政区域,虽然成立了管理局或旅游开发公司,但受职能限制,协调力度太小。比如有些属于市旅游公司(厚田沙漠),有些属于市文广局(小平小道),有些属于水务部门(梦山水库)。这种管理经营体制上的不顺,使得市场化经营程度深浅不一,造成各景区多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行其是,竞相开发。这种做法导致规划难落实、形象难塑造、宣传难统一、管理难到位。

3、旅游发展战略高大上,但有计划实施少,部分项目投资大,但是实际效益不如人意。近几年来,省、市相继提出了旅游强省、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一核两重”产业发展布局中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发展重点,明确提出了“江西风景独好,五彩新建来领跑”的发展定位,全面唱响红色教育游、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观光游、特色体验游的“五色”旅游品牌。变山水资源亮点为产业发展热点,变旅游资源大区为旅游产业强区,使新建区成为南昌旅游的目的地、江西旅游的集散地,使旅游业成为该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全面构建大旅游、大品牌、大产业、大发展的生动格局。

虽然我区积极挖掘文化旅游资源,陆续投资改造或建设了一批旅游项目:如投资近5亿元对“小平小道”红色经典景区进行改扩建,投资1亿多元对汪山土库进行修复,投资6000多万元对南矶进行了提升改造,投资300万元编制了南矶湿地景区总体规划,以及投资4亿元的西山特色小镇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等。但是,许多建成运营的景区景点,也往往存在着投资大,建设周期过长,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旅游发展模式单一,缺乏进一步开发和创新的能力。目前,我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多依赖政府投资,缺乏多元化投资渠道,致使经营体制不活,难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发展,激活旅游资源效益。各旅游景区受限于自身资金、渠道和建设能力的限制,在开发和经营的过程中缺乏发掘潜力和创新产品的动力和意识。景区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景区中普遍存在。比较典型的有汪山土库、梦山风景区等。

5、整体营销力度不够,系统性较差。好的产品只有通过积极营销才能占有市场。虽然我区积极通过旅游文化节、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会、旅游中介等渠道开展官方的推广营销,但是大部分景区并没有主动开展营销活动,未形成系统的营销模式。虽然我区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由原来的1000万增加到现在的3000万,但其中用于旅游宣传的资金仅有100万,这使得我区的营销力度严重不足。营销不系统、力度不够使得中远距离游客对新建的旅游资源知之甚少,严重影响了新建旅游业的发展。

6、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全区的旅游队伍素质来看,特别是专业管理、策划、营销和导游等人才极度缺乏,业务水平较低,旅游人才队伍亟待引进、培训和提高。

三、加快新建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我们可以看到,新建区虽然拥有很多优势和机遇,但同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面对当前旅游发展的形势,如何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是摆在新建区全区上下面前的一道大课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应从孤立的景区景点跳出来,以线路为纽带,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综合服务产品,重点从规划、机制、品牌、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工夫。

1、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大发展,基础设施是重要一环。加强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同时,推动通往主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交通体系建设,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加强旅游食宿设施建设。针对高标准旅游饭店紧缺的状况,应加快星级宾馆的建设,引进国际旅游连锁酒店品牌。针对自助游、度假休闲游的特点,加强旅游景区的配套建设,推进以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旅游环境整治为主的旅游公益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功能;推进旅游购物街建设,集中展销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推出特色文艺节目,发展晚间娱乐项目。

2、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强区文化旅游局与区旅投公司的沟通,明确责任分工,始终保持既分工、又协作的良好关系。加强区文广旅游局与其他区直单位的工作配合,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田园综合体、文化特色小镇的项目建设上,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规划指导,整合各方力量,不断提升项目品质,积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规模。加强区文化旅游局与各乡镇的业务配合,积极参与当地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我区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合理规划布局,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增长极。一是要请专业团队编制《新建区全域旅游规划》,在产品体系上实现主题化,除满足“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之外,要在“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要素中有所侧重;在项目开发上,应实现由点到区的转型,把产业布开,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编制《新建区道路交通规划》,通过加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更加方便游客出行,更加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二是单个景区规划的提档升级,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真正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和产品优势,推进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4、创新管理机制,优化配置旅游资源。要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一是发挥旅游投资公司作用,改变政府包、政府投、政府办的做法,实现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调控,市场主导型”的转变。二是整合资源,收购、并购投资乏力、后劲不足、产品不活的旅游企业,积极主动走出去招商推介,引来大旅游财团进驻或是探索一条采取同知名旅游企业合作或委托管理的路径,彻底激发旅游新活力。三是全域旅游需要多部门的综合监管、齐抓共治。四是整合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旅游资源,走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专业化的发展路子,引导景区景点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5、创新“旅游+”理念,培育旅游新业态。如推进旅游+农业,以溪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契机,促进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我区“田园综合体”建设,形成以一产(即农业)带动三产(旅游业),三产旅游反哺一产农业的良性互动。推进旅游+文化,深度挖掘景区文化内涵,赋予旅游景区景点于文化的灵魂,形成旅游产品,让游客进行浸入式体验,如汪山土库,基于自身深厚的人文内涵,举办踏春学家风旅游文化活动,积极开拓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市场,便是很好的例子。推进旅游+交通,以编制《新建区道路交通规划》、第三届环鄱阳湖国际骑游大赛为契机,促进旅游风景道建设,加强旅游与交通的双赢合作等。推进旅游+民宿,结合各乡镇特色旅游,让古村落重新焕发文化的活力,留得住乡愁,大力发展我区民宿业,积极为农民创收增收。如溪霞镇忘忧村民宿游,让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如象山镇的“荷花节”,不仅让人可以赏花游船,还可以采摘捕鱼、吃农家饭,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推进旅游+党建,积极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不断拓展景区景点内涵,使游客在游玩中自觉提高爱党护党的思想认识,增加农民收入,如溪霞镇店前村的乡村游+党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6、加大整体宣传,打造新建区旅游品牌。酒香也要会吆喝,着力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引导,树立新建旅游新形象,这就要求我们主动策划,借力外脑,立足全区旅游资源,主动策划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依托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如组织全区重点旅游景点赴外省、市进行专题推介,同时在高铁、地铁、机场等地投放我区旅游宣传广告,进一步树立五彩新建旅游新形象。要邀请旅游市场营销专家实地考察旅游线路,策划新建区旅游整体形象,把沿线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大手笔宣传和推广。加强对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推广,邀请主要客源地的旅行商和新闻记者来考察,引导他们宣传新建区。创新宣传促销形式,在主要客源地举办新建区旅游交易会,与主要客源地的媒体互换节目和广告,形成旅游宣传联动机制,有效拓展新建区旅游宣传推广的覆盖面。

7、加大培养力度,建设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大对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政策法规水平和专业管理素质,始终保持以时俱进;一方面对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委托培训或者去发达地区学习的方式,加强他们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招聘、跨行业引进等方式,吸引、激励更多优秀人才立志旅游工作,尽快构建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视野开阔的旅游管理人才队伍。

今后,新建区将进一步挖掘资源,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深厚的历史人文优势,紧紧围绕“文化大区、旅游强区”的目标,致力变山水资源亮点为产业发展热点,变旅游资源大区为旅游产业强区,使新建区成为南昌旅游的目的地、江西旅游的集散地,使旅游业成为该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全面构建大旅游、大品牌、大产业、大发展的生动格局。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篇6

为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xx月xx日,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山水休闲胜地”的目标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aa级景区皖东烈士陵园和aaaa级景区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等2个旅游景点,打造了林桥苗木花卉生态园、景华农业生态园、金斗农业生态园等3个农业生态园。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2、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县已入驻了旅行社4家;发展了星级旅游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8家、星级旅游餐馆3家、旅游定点餐馆3家;培育了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6家;兴建了一批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3、旅游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餐饮、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采取的多项措施,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来安县旅游业攻坚指挥部,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来安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投资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县实际,重金聘请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十大旅游精品项目,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五色两核三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三是坚持项目推动。通过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帮办力度,推动和促进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成功落地和顺利实施,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我县规划实施的旅游项目多达35个,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23个。目前,黄大圩湿地公园、龙窝寺森林公园、莲花湖旅游开发等5个项目正在筹建当中。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根据xx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打造“xx”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常年在《xx日报》、《xx晚报》和xx电视台对我县xx生态旅游度假村进行宣传,使xx的游客每年都保持递增16%以上。多次在xx、xx、xx、xx、xx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来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x月成功举办的中国“第x届xx生态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现了“xx,xx”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近年来,县政府投资xxx万元实施了xx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对陵园广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文体、水利等部门政府性投资xx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x亿元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总计xxx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x届xx生态文化旅游节。

三、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通往部分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目引进和推进中,因土地指标紧缺,导致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艰难;因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以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4、旅游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5、旅游行政执法开展困难。我县还没有成立旅游执法和监管机构,旅游行政执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县政府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根据《来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目与农业项目捆绑,缓解土地指标压力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4、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政策性投入。通过加强旅游项目编制上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紧紧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林业、农业、交通、发改、水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5、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完善xx生态旅游区和xx烈士陵园接待设施和游乐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紧密结合。督促指导白鹭岛大酒店、金太阳大酒店和来城新区大酒店等高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和申报评星工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加快舞彩国际生态旅游项目推进步伐,打造“休闲度假的高端产品”。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

6、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内涵。坚持举办xx生态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来安的发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蕴。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来安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开展民风民俗民乐展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7、进一步规范秩序,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行政执法。成立专门机构,配齐、配强旅游行政执法人员,落实执法经费、配备交通工具,为旅游行政执法提供人员、资金上的保障。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定期会同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加强对景区(点)的监管力度,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旅游市场。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篇7

为全面了解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8月14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xx县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投入不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切实开发利用,旅游效益不明显。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xx县文化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召开了全县文化旅游工作会议,为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投资近3亿元开发建设陶乐影视基地、翰泉海、黄河天河湾、庙庙湖以及防沙治沙博览园等生态项目工程。投资2200万元实施钟鼓楼落架维修、玉皇阁解围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对旅游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目前,我县拥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社及分社4家,a级景区2个,农家乐23家,能一次性可容纳300人以上就餐的宾馆饭店10家,一次性可容纳接待100人以上住宿的宾馆5家,已具备星级标准的宾馆一家。据统计,2011年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收入2.81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旅游业起步较早,但旅游产业发展缓慢,截止目前仍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

1、总体规划滞后。目前,全县仍没有编制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不清晰,导致在发展思路、发展重点等脱离实际,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特色不突出,开发项目重复单一。一些景区景点规划缺乏明显个性,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影响了深度开发。同时各景区的开发、营销策划以及与市场接轨等专项规划还没有形成。

2、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县的旅游业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六要素基本具备,但水平十分低下,服务不到位,达不到旅游发展的要求。县城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完善。在城市标识系统、卫生环境等方面与优秀旅游城市标准存在差距,同时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场所等方面的建设也远远不足,无法满足游客所需。景区基础设施较差,缺乏上档次的宾馆、饭店、旅游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等。同时旅游商品开发程度低,几乎没有成熟的旅游商品。更没有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贸街区。

3、专业人才短缺。一是在文化队伍建设上,我县专业文化队伍人才年龄结构老化,无论知识结构还是专业技能等均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由于编制原因,一些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文艺人才不能充实到文化行业中,文化艺术人才存在着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现象。多数乡镇只重视文化站的岗位设置,不重视站干的素质培训,文化站干部组织经常性活动的能力有限,不能带动基层文化的开展,多数乡镇文化站干部只以乡镇中心工作为重,不主动思考和谋划文化建设工作。二是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低,只是简单的组团外出旅游,而没有组织外地人来xx旅游的思维意识,旅游理念落后。

4、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发展不均衡。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的发展极不均衡,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一是作为旅游产品包装销售重要环节的旅行社全县仅有4家,从业专职导游少,经营效益差,管理质量不高,根本不适应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二是旅游宾馆酒店总量不足,星级宾馆酒店少,整体档次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三是旅游特色商品生产企业几乎没有,谈不上规模、档次,更缺乏相对集中的旅游产品销售场所。四是文化旅游娱乐主要以休闲茶艺、ktv、茶楼、酒吧等为主,不能满足旅游娱乐方式多元化的需求。

5、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我县的文化设施主要建设在县城西区,这里的广场、校园、文化会展中心、体育健身中心等可圈可点。但县城老城区地窄人稠,仅有的文化馆,无论从面积还是基础设施,均不能达标,勉强达到三级馆,而且在产权上还与教体局、房产管理所等存在争议,直接影响文化先进县的评审。

三、几点建议

1、科学指导,完善规划。要高度认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旅游市场就是推动文化产业建设的广阔平台。要从建设重点产业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与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相衔接,真正使规划符合xx的文化内涵,符合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发展需求,体现科学化、生态化、市场化、产业化。

2、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一方面要切实加大财政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对文化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对文化旅游产业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要根据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资,根据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加文化旅游产业专项经费,用于规划编制、项目包装、宣传促销等。

3、多措并举、凝聚人才。针对我县文化旅游人才少,

业务底子薄的'实际,要从旅游业策划、经营管理、宣传促销、服务体系等方面多措并举,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业发展。一是增加文化旅游专业人员编制,通过招聘、兼职签约、成立专家服务团等办法解决好目前旅游人才紧缺的问题。同时要从严控制非专业人员占用编制。二是通过定向委培、公开招聘等办法解决好旅游专业人才不足问题。三是通过自办联办和在岗培训等形式,紧缺培训解决好适用人才短缺问题。

4、立足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要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切实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规划包装,可通过成立国有独资文化旅游企业的形式,深入整合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盘活各文化单位和旅游景点的土地、品牌等潜在优势资源,做大、做活、做优、做强存量部分,以此强化招商、落实招商责任。二是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 的运行模式,鼓励支持和引导旅游企业或个人采取承包、租赁、有偿转让使用权、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经营,通过联合、控股、兼并等办法吸引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旅游企业参与旅游项目建设。

5、加大宣传,营造发展氛围。一是要确保足额的宣传经费,建立和健全长久、高效、新颖、密集的宣传机制,把全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二是要立足县情,深入挖掘我县的文化底蕴,注重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包装,打造文化艺术精品,逐步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如xx民间故事集、古文化景观、刺绣、布艺、农民剪纸、农民画、宣传画册、景点专题宣传片等物化宣传工作。三是充分发挥节会的宣传促销作用。加大对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节庆等文化的开发、利用,突出文化旅游项目的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不断创造新的热点和亮点,聚集人气。

6、加大文化旅游产业链扶持力度,促进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围绕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县目标,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建设,推进全县旅游资源资本化。二是围绕旅游“六要素”,充实项目,出台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加大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和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星级酒店和旅游产品加工企业,提升旅店服务水平,提高旅游特色产品质量。三是要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打造一台能够展示xx文化、绿色生态的有档次、有品位的文艺演出。四是要充分利用沙湖、黄沙游古渡的金字招牌,着力打造xx二日游闭合线路,吸引沙湖客到xx旅游。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团的发展心得体会最新7篇

产业美调研报告优质5篇

团的发展心得体会优质7篇

大调研促发展调研报告5篇

以医院发展的演讲稿7篇

大调研促发展调研报告通用6篇

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5篇

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心得体会7篇

教师专业发展的思与行心得体会7篇

教师专业发展的思与行心得体会通用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006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