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好文网 >工作计划

奇妙的树世界教案6篇

有效的教案不仅能提升课堂效率,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案的撰写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28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奇妙的树世界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奇妙的树世界教案6篇

奇妙的树世界教案篇1

一、设计意图

幼儿喜爱玩弄有声响的东西,各种打击乐器都有不同的声响特色。这些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使幼儿通过听音乐演奏乐器来逐步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的能力。我班幼儿接受能力强,节奏感好,又爱唱爱跳。因此设计了这次的打击乐《彩色世界真奇妙》。目的是想从小班开始就培养幼儿遵守打击乐活动的规则,以及培养幼儿看指挥演奏乐器的习惯。同时打击乐涉及到图谱,针对小班幼儿如何对待图谱、节奏型等问题,本次活动将做一次探索。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1、活动开始,听《彩色世界真奇妙》音乐,幼儿有节奏的做拍头、拍肩等身体动作。紧接着边唱边看指挥分组做身体动作。

(分析;活动开始做身体动作给人以老套表演的感觉,但作为小班幼儿这是从基本做起,并且是第一次接触打击乐,幼儿没有所谓“表演”的经验。同时可以让幼儿在熟悉的音乐声中,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我本人认为可以。)

2、接下来,出示图谱,看图谱上的小手学习拍不同类型的小手图谱。

师:看看图上有什么?

幼:有小手。

师:这些小手有什么不同?谁会看这个小手来拍一拍?

幼:个别试着拍,集体学着拍。

(通过拍小手间接地掌握了一种节奏型。)

师:图上还有别的小手吗?这些小手又怎么拍?谁来试一试?

幼:个别试着拍,集体学着拍。

师:引导幼儿整体拍一遍小手图。

(通过拍不同的小手又间接地掌握了另一种节奏型。并对整个小手图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型有一个大概的轮廓。)

3、教师引导幼儿整体拍一遍小手图后,揭去小手,让幼儿认识图谱。

师:现在图上有什么?

幼:小叉叉。

师:对。这就是图——谱。大家一起说一遍。这些小叉叉表现的就是节奏型,每一个x我们唱的时候都唱“哒”。现在我们大家一起用“哒”来唱一遍图谱好吗。

幼:在老师的引导下边唱边拍。

(由一个小手图到打击乐的图谱,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幼儿一直想知道小手下面是什么,所以过渡较自然。幼儿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些,效果较好。)

(分析: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幼儿是第一次接触打击乐活动、又是新内容,如何让幼儿明白图谱中的x是什么意思,以及不同的节奏型又该怎样拍,都决定接下来的活动能不能进行下去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老师想出了在节奏型上覆盖上剪好的小手。这样既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小手拍出不同的节奏型。避免了直接用“哒、哒、哒哒、哒”这样的专业术语来向幼儿讲解,而幼儿却不明白“哒”是什么意思,很好的解决了活动难点。)

4、打击乐演奏

在熟悉了节奏型之后让幼儿认识圆舞板,掌握圆舞板的正确演奏方法,并用圆舞板看图谱演奏。然后听音乐、看图谱进行演奏;看指挥演奏;尝试用两种不同乐器演奏。

(因为在和节奏型相对应的下面都画着圆舞板,幼儿认起来较容易。)

5、结束部分

三、体会与反思

以往的打击乐活动被大家认为是表演活动,尤其是在进行公开观摩活动的时候。是把排演好的内容再给大家展示一遍。但我设计这次活动并不是为了课堂质量达标而进行的表演,而是抱着探索、学习的态度来进行的。因为,这是小班第一学期第一次打击乐活动,幼儿此前没有接触过打击乐毫无经验可谈,自然也就谈不上表演了。我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小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

1、小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需不需要图谱

(我认为需要。因为从小班就有目的的学习这些,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如:看图谱、看指挥的意识和能力。到了中班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以后的深入学打基础。好的常规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不是一簇而就的。)

2、图谱在活动中占什么位置?

(我认为是让幼儿逐步明白图谱的作用、以及逐渐养成看图谱演凑的习惯。)

3、关于图谱中的节奏型问题。

(让幼儿熟悉常见的节奏型,但不要求幼儿掌握。)

4、本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可不可以有别的教学形式出现;互动的情况解决的不好;在游戏中学习做的不好。)

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和同事、同仁学习探索的地方。

奇妙的树世界教案篇2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引入。

1.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大自然,下面大家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发现。

(3)展示日出、日落、动物、植物图片或其他风光片,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倾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美。)

(4)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或风光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奇妙)今天我们就来从来自英国的彼得?西摩的作品中感受世界的有趣,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解题:你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重要?(奇妙——它就是咱们这篇文章的题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

(1)指名读生字词,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齐读,巩固生词读音。

(3)找出课文中含有生字词的句子,读通顺、流利。

(4)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分别是哪些段落?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4.小组合作,交流此文主要内容、主题和结构特点。(强调小组成员之间要配合默契,按顺序起立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者声音要洪亮,倾听者要神情专注,遇到有见地的看法及时鼓掌,有不同看法全体成员汇报完毕再补充。)

5.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收获可能是以下几点: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4)重点段落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

(5)抓住事物特点(颜色、形状、形态等)把事物写形象、写具体。

6.再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最佳的心态,放松地再把课文阅读一遍。注意啥都不用想,就当自己在家读书玩呢!

(2)交流读后感觉。(舒服、幸福、好玩……)

(3)教师评议:你用心读了,才会有这种感觉。

1.看拼音,写词语。

chéng xiàn

( )

là zhú

( )

yòu huò

( )

shī rùn

( )

pǔ tōng

( )

mó xíng

( )

呈现蜡烛诱惑湿润

普通模型

2.比一比,组词语。

幻( )幼( )

忙( )芒( )

捡( )剑( )

辉( )挥( )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呈现( )

奇妙( )

变幻( )

普通( )

4.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开始( )

普通( )

三、作业:

1.抄写生词,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交流: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二、细读课文,感受奇妙。

(一)感受天空的奇妙。

1.谈话过渡:通过以上的阅读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走进文本,了解世界的奇妙。咱们先看看天空怎么样?

学生自由读课文2―8自然段。提醒学生美美地读,细细地想。

2.谈话过渡:下面咱们就七嘴八舌论天空吧!你觉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画一下原句。一会儿说说看。

3.学生可能汇报的情况如下(随机理解感悟):

(1)第二自然段是总起句,引起下文。

(2)第三自然段“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抓住颜色(粉红色、蔚蓝色)、形状(大火球)描写初升的太阳,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比作大火球)。

奇妙一:是它带来了新的一天,多么奇妙啊!日出日落循环往复,居然就是我们日日夜夜经历的时间变化。

奇妙二:能想象日出时候天空的变化吗?学生读句子,想象,出示自己看到的日出景象图片。(北戴河日出图片、海上日出图片、云海日出图片、泰山日出图片)再读读文中的段落,用心感受它的奇妙(颜色的变化和形状)。

(3)第四自然段“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美妙的故事……”哪里让你感觉到它的奇妙了呢?

①“飞行”随风飞行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奇妙的经历呢?(和小鸟、星星、月亮、太阳一起游戏、聊天……)

②“各种奇妙的形状”“各种”说明形状很多,“奇妙”呢?千奇百怪,你能想象出多少种云的形状呢?

天上的云像洁白的羊群,像连绵的山峰,像奔腾的骏马,像威武的雄狮、像翻腾的巨浪,像堆积的棉絮,像泛着光的鱼鳞。

一抹淡淡的云彩,像一片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天空中,飘浮着几朵乳白色的云,像风平浪静的大海上的小白帆。

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如果你一不留神,它就变了,让你找不到它了;它在慢慢移动,有时像奔腾的浪花,有时像轻柔的羽毛,有时象闪亮的鳞片,有时像张着大嘴的鳄鱼……

天空的云十分美丽。有时薄得像一层纱,有时厚得像一床被;有时分散成一块一块的,有时聚集成一座座小山。天空的云又十分可爱。时而像一只小白兔,一蹦一跳,像和谁赛跑似的;时而像一只大黑象,鼻子里都是水,“哗啦,哗啦”地往下洒;时而像一只猫,正在睡懒觉,对外面的事情漠不关心。有时云儿们又会聚到一起,像是在说悄悄话。

③你能说出多少种形状的名字呢?(高云:卷云、卷层云、卷积云;中云:高积云、高层云;低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

④随便在练习本上画两笔呗?你看看像不像你曾经见过的云呢?好个奇妙的云哪?以后咱们创作本《云集》吧!专门收录你们观察到的云的图片和描写的文字,咋样?

⑤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它们的奇妙,注意停顿和重音。找个同学展示一下!

(4)第五自然段“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又黑又重”那是什么样子?“噼里啪啦”又是一种什么声音?那时候的人、动物、植物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就是这又黑又重的云给咱们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很奇妙吧?

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5)第六自然段更有趣!还是你们自己读自己想吧?哪里最有趣?“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你想象到了什么?(一群可爱的孩子在雨后冲出屋子,雨中嬉戏,累了就静静地蹲下来,看一个一个的小水洼,比比谁最美!看水洼里和水洼外的好玩的东西,比如……蜗牛。)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把水洼比作镜子。

连起来读读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想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跟你同桌讲讲下雨时的乐趣吧!指名学生讲雨中有趣的经历。

(6)第七自然段“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换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体现奇妙的词语“不时、变换”,表示颜色的词语有:金色、红色、紫色。

日落的时候天空只会有这么多的变化吗?(不是,还有很多。)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吗?(学生各抒己见。)

片段欣赏:一轮太阳正在缓缓向西落下,天空中的几朵云彩被染上了数不清的颜色:有橘红、金黄、瓦蓝、绛紫……像披了一件五彩的霞衣,又像仙女挥动仙棒,向云朵问候时送给它的礼物。这时候,太阳已经变成了“残阳”,周围的景物变成得暗淡了下来,可是,叶子和花瓣上的露珠却像钻石一样耀眼夺目。透过水珠看阳光,水珠像三棱镜一样显现出像彩虹般的绚丽,真漂亮!残阳快消失了,天空也变得越来越美:夕阳的余辉映在天空中,染上了血红色,显得分外壮丽;也染上了像成熟的稻田般的金色,显得格外高贵;还染上了大海深处的深蓝色,显得十分神秘……(学生自由朗读。)

(7)第八自然段:夜幕降临还好玩吗?(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群星闪烁”——繁多的星星发出摇晃不定的光芒,天空真有意思!“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这是作者的想象,也是比喻句,把群星比作千千万万支极小的发光的'蜡烛。

指导朗读,读出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4.再默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在表达顺序上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按时间顺序描绘了天空的美。)板书:天空——早到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师也能感受世界的奇妙,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学生大声地感情朗读课文2-8自然段。)

(二)感受大地的奇妙。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运用上面的方法独立阅读课文中描写大地的内容,在文中做好批注。然后指名汇报咱们先看看大地怎么样?

学生自由读课文9―16自然段。提醒学生美美地读,细细地想。

2.谈话过渡:下面咱们就七嘴八舌论天空吧!你觉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画一下原句。一会儿说说看。

3.学生可能汇报的情况如下(随机理解感悟):

(1)第九自然段是总起句,引起下文,下文按照春夏秋冬季节交替的顺序进行叙述。(板书:大地——春夏秋冬)

(2)了解春天的世界。

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为世界增添了色彩,为世界增添了美丽,给世界带来了生机。)

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抓住水果的颜色特点进行描写,读着读着就感受到了水果的诱惑。)

指导朗读,读出春天的美丽、诱人,读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3)了解夏天的世界:“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树叶带来这么多绿荫。”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说说对大树的赞叹。

齐读课文十二自然段。

(4)了解秋天的世界。

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从对色彩和蝴蝶的描写表现了世界的美丽。“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表现了作者对蝴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鸟儿为了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振翅飞翔。(感受到鸟儿的勤劳。)

我们领略秋风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写出了时间有初秋到深秋的变化,“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准确地写出了深秋的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对秋天的热爱。

(5)了解冬天的世界: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冬天的什么特点?(寒冷)“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运用了什么写法?(夸张)“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有运用了什么写法?(比喻,把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比作一颗颗珍珠。)

朗读课文第十六自然段,跟随作者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师也能感受在不同的季节里世界的奇妙,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学生大声地感情朗读课文9-16自然段。)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最后二个自然段,提出以下问题,要学生分析、理解。

(1)“极普通的事物”指什么?(我们经常见到的事物。)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含义的?(要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就要走进大自然,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要善于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和知识。)

(2)结合课后两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首尾连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2.练习全文及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第一自然段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3.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

(四)课堂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就能发现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奇妙事物。热爱生活吧,做生活的有心人。

2.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先总写了这个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接着又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每一个方面又有一个总起句,两个方面的描写结构又非常相似,最后又写了这个世界非常的奇妙,需要我们去寻找,文章首尾呼应,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奇妙的世界的喜爱之情。)

(2)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

(3)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形象、生动。

3. 作者是抓住哪些具体事物进行描述的?(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还有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树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们见过,是很普通的事物。)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奇妙的( )

奇妙的( )

其妙的( )

奇妙的( )

奇妙的( )

奇妙的( )

2.照样子写词语。

(1)又黑又重

(2)噼噼啪啪

(3)千千万万

(4)翩翩起舞

3.观察周围的事物,找一找,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照样子写一写。

例如: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三、品读课文,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读出对这个奇妙世界的热爱之情。继续探究,学习第四部分。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3. 通过《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的学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还学习了很多写作方法,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学以致用,去取得最大的收获!

二、读句子,谈体会,写片段。

1.课件出示句子。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大树带来这么多绿荫。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写法。

3.例文引路。

(1)课件出示例文:

大地真是一个魔法师,它能使一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最后变得硕大无比,它还使小草变得翠绿,使樱桃变得鲜红,使桃子变得水嫩,使橘子变的金黄……

春天,百花盛开,那一望无际的平原更是别具一格:绿草衬托着那许多叫不出名的野花,显得是那样的艳丽,迷人,真有一种“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景象。

夏天,我们坐在那绿色的“大伞”下,倾听着微风拂过树梢的声音,感觉使多么的惬意。

秋天,带着忙碌的身影匆匆来到。树儿赶忙换上了新衣裳;麦子摇曳着那金黄的身子,等着农民伯伯的收割;菊花更是忙的不可开交,它那储蓄一年的能量,即将进行“爆发”。

冬天,大地到处都银装素裹,难怪毛主席写下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空试比高”这样豪放的诗句。

(2)交流感受。(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4.拓展思维,互相交流:说说这个世界还有哪些奇妙之处。

5.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动笔写一写这个世界其他的奇妙之处。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写具体、形象、生动,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6.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7.全班交流,指导修改。

8.评选出优秀片段,由小作者读给大家听。

五、作业。

自由组合小组,用上恰当的过渡段把多人的片段合成一篇小学生习作。

互相合作对合成的习作进行修改,并认真誊抄。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我们奇妙的世界》

天空——

(早到晚)

大地——

(春、夏、秋、冬)

[教学反思]

?我们奇妙的世界》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长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四季景色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的散文,条理清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喜爱之情。为了激发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便让他们说说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看法,进而引出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创设情境,形象感知“奇妙”一词。通过背诵诗文、欣赏图片,再次感知世界奇妙的自然风光,引出课题。创设情境起到了创设情境的作用,一上课学生的积极性就被我调动了起来,在我的图片引导下畅谈了自己眼中的世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看得出孩子们对探索这个世界的渴望,对美的赞许,在此环节学生们还出人意想不到的说了好多的成语。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云彩形状展开想象,描述还有那些形状,学生说的很多,而且气氛很活跃,学生想象也很丰富,有的说像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有的说像羊在低头吃草………在这样的气氛氛围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也比较好,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奇妙的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要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 呈现 蜡烛 诱惑 湿润 普通 模型

2.幻想 幼小 连忙 光芒 捡起 刀剑 光辉 挥舞

3.呈现(出现) 奇妙(奇特) 变幻(变化) 普通(普遍)

4.开始(结束) 普通(奇特)

第二课时

1. 奇妙的世界 奇妙的形状 奇妙的故事 奇妙的幻想 奇妙的声音 奇妙的问题

2.(1)又黑又重 又高又大 又甜又香 又大又圆 又哭又闹 又惊又喜又长又细

(2)噼噼啪啪 叽叽喳喳 呜呜咽咽 嘀嘀嗒嗒 叮叮咚咚 乒乒乓乓叮叮当当

(3)千千万万 清清楚楚 清清白白 曲曲弯弯 日日夜夜 三三两两 世世代代

(4)翩翩起舞 面面俱到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欣欣向荣 源源不绝沾沾自喜

3.在春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舞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奇妙的树世界教案篇3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作者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并分别从天空、大地两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世界的奇妙。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学习作者从不同的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紧扣中年段的词句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音乐的直观感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这些普通事物中的美。注重多样朗读,在读中感受奇妙,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种“奇妙”写具体、写生动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自然风光图片、视频。

学生准备:观察大自然,发现奇妙的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发现。

3.导入:只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一定会发现这世界的奇妙之处。(板书:奇妙的世界)

4.出示课件:配乐播放日出、日落、云、雾、雨等自然风光,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5.小结过渡:奇妙的日出日落,有趣的云雾风雨,无不向我们彰显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英国的彼得·西摩去感受这个奇妙的世界吧。(把课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同时,利用图片与音乐相融合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周围世界的奇妙,发现这些美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如果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圈画出来,多读两遍,想办法弄懂这些词语的意思。

2.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1)课件出示生字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读生字词,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chénɡ diāo huàn huī mánɡ jiàn xínɡ

呈现雕饰变幻光辉光芒刀剑模型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

摘苹果游戏。(苹果树上出现生字:呈雕幻辉芒剑型)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1)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呢?

(2)生回答,师小结: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寻找近义词理解词义、做动作理解等。

(3)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同学之间相互解答,教师重点点拨以下句子中出现的词语。

①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

“雕饰”可以采用拆分法来理解:“雕”是“雕刻”,“饰”是“装饰”,“雕饰”的意思为“雕刻并装饰”。

②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

“余晖”可采用结合图片法来理解:(出示夕阳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指的是“傍晚的阳光”。

③我们领略秋风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

“领略”可以通过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法来理解:“我们”从树枝颤动中,从树叶飘落中了解秋风强劲的力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检查读、游戏读等方式掌握生字的读音,从而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图片直观感受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2.指名读文,师生相机纠正字音。

3.指名回答,全班交流。(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作者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4.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把它们画下来。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句1:“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句2:“是的,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

6.小结点拨:多么有趣的结构啊!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概括写世界上的事物是奇妙的,而中间部分又巧妙地从“天空”“大地”两方面具体写这些奇妙之处,你能分别找到概括这两方面的句子吗?

7.学生找到句子后汇报,课件出示:

“你看天空的珍藏——”

“再看大地的珍藏——”

8.梳理结构,理清脉络。

全文正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条理清晰。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样的结构,从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结构,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明确课文是从“天空”“大地”两方面来描写世界的奇妙的。引导学生找到划分课文结构的句子,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四、指导书写,巩固词语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请学生独立观察,分析书写要领。

呈幻诱润

2.说一说这些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对以下生字进行重点点拨。

幻:左边不是“纟”,右边是一笔,要与“幼”区分开。

润:“门”里面是“王”,不是“玉”。

3.教师示范“幻”“乘”的写法,学生跟着书空,掌握生字的书写要领。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投影展示,师生之间互相评价。

6.出示词语,练习书写词语。

设计意图:从独立观察生字的结构到生生交流、教师点拨,逐步达到正确书写生字的目的。通过教师示范难字的书写,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要领,从而把生字写得正确、美观。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天空、大地)

2.导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那奇妙的世界。学习作者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了美,并生动、形象地将这种美展现出来的写法。

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再现课文词语,检测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交代本节课任务,学习作者如何发现美、描写美。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品析天空之“奇妙”。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天空中的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默读课文第2~8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些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3.感悟奇妙的色彩。

(1)课件出示: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粉红色”“蔚蓝色”体会色彩变化之美。

②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象。

③欣赏日出时天空变幻色彩的视频资料,请同学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出当时的奇妙。

(2)课件出示: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①配乐欣赏夕阳西下,天边晚霞变幻色彩的视频资料。

②请学生说一说画面带给自己的感受。

③指名朗读。

(3)播放太阳升起、落下时天空色彩变化的视频资料,在音乐中创设情境引读:清晨,太阳升起,美好的一天开始了,天空中出现了奇妙的现象——(课件出示: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傍晚,一天结束了,你瞧,那落日的余晖——(课件出示: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4.感悟奇妙的形态。

(1)课件出示: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2)引导学生想象: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形状的云彩?看着这些奇妙的情景,你又能想象到哪些奇妙的故事?

(3)配乐欣赏天空中形状各异的云彩。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5.感悟奇妙的雨。

(1)课件出示: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2)引导学生抓住“又黑又重”“噼噼啪啪”“有趣的镜子”等词语体会下雨时云的颜色、雨点的声音、雨后小水洼的奇妙。

(3)出示乌云图片,播放雨点噼噼啪啪落下的声音。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回忆还听过哪些下雨的声音?(哗哗哗、噼里啪啦、淅沥淅沥)

(5)出示“水洼”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小水洼里还会映射着什么?(蓝天、白云、绿树……)

(6)指导朗读:雨天有趣的声音,晴天奇妙的映射,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请同学联系自己在生活实际中的观察感受,再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

6.感悟奇妙的黑夜。

(1)课件出示: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2)过渡:白天的天空妙趣横生,夜晚的天空更是神秘莫测。自由读第8自然段,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种“奇妙”。

(3)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抓住“群星闪烁”“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来体会夜空之奇妙。

(4)引导学生想象:这闪烁的群星还像什么呢?(像千万只眨着的小眼睛,像无数颗发光的珍珠撒在空中。)

(5)出示黑夜中繁星点点的图片,齐读第8自然段。

7.小结:是呀!你看那天空,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晴天雨天,都是那样的奇妙。正如作者所说——(课件出示)“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二)品析大地之“奇妙”。

1.默读第9~16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比较奇妙的.地方。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3.小组内交流,结合自己找到的语句说一说哪些地方令自己感到奇妙。

4.作者在写大地的奇妙之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季节变换的顺序)

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体会“春”的生长奇迹。

①课件出示重点句:“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

②引导学生抓住“生根”“发芽”“开花”来体会植物生长的奇迹。

(2)体会“夏”的色彩艳丽。

①指名读第11自然段,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②引导学生抓住“鲜红色”“深紫色”“浅黄色”来体会水果颜色的诱人。

③给上面的词语配上相应的水果图片,再指名赛读,比一比谁能读出水果颜色的丰富。

(3)体会“秋”的神奇。

①指名读第13~15自然段,交流作者眼中认为奇妙的地方。

②引导学生抓住“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鸟儿为了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振翅飞翔”“树枝颤动,树叶飘落”来感受秋的神奇。

③同桌合作读。

(4)体会“冬”的有趣。

①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作者觉得冬天奇妙的地方是什么。

②引导学生抓住“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来体会冬的有趣,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这种奇妙展现出来的。

(5)各小组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季节,轮读、齐读第9~16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天空”“大地”的奇妙之处,抓住重点语句,借助图片直观感受,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对内容的感悟、理解,体会作者抓住了事物的颜色、形状等主要特征,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按照一定顺序把“奇妙”写具体。

三、总结奇妙,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指名引读。

我们欣赏了奇妙的天空,我们领略了大地上四季的神奇,正如作者所说——(课件出示,引读)“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2.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引读: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各种形状的卵石,三桅小船的模型,颜色各异的羽毛。

3.学生补充、交流。

4.课件展示幼苗生长、蚕作茧、燕子造窝、火烧云、雾凇等极普通又蕴含美的图片。

5.过渡:这都是一些极普通的事物,但是它们却又那么奇妙。或是奇妙的形状,或是丰富的色彩,或是特殊的形成过程,总之——(课件出示,引读)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

6.总结:作者就是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了美,找到了奇妙。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朗读课文的中心句,突出“奇妙”的主题,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奇妙的、美的发现,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五、书写指导,积累词句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指名认读,口头组词:芒冰剑普通模型

2.同桌交流书写生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引导学生区分:芒——茫,普——晋,型——形。

4.请学生说一说哪些字比较难写。有什么好方法把难写的字写好。

5.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书写指导。

6.学生独立练习,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鼓励学生摘抄优美词句,丰富积累。

奇妙的树世界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感受乐曲中的大小乐句。

2.通过动作、摆放乐句形象卡片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二、活动准备

1."音乐":《彩色世界真奇妙》(参见幼儿用书)。

2.磁带:《彩色世界真奇妙》,录音机。

3.乐句形象卡片:蓝天、绿草、红花、彩虹、桥。

4.呼啦圈。

三、活动过程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请幼儿说一说他听到的颜色。

2.和幼儿一起找找,身边有哪些东西是歌词里说到的颜色的。

3.和幼儿玩歌词接龙的游戏,如:当教师说"蓝蓝的",幼儿就说"天"等蓝色的东西;当教师说"绿绿的",幼儿就说"草"等绿色的东西;当教师说"红红的",幼儿就说"花"等红色的东西。

4.学习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

5.结合游戏,巩固歌曲。

四、活动评价

1.能感受乐曲中的乐句。

2.能边做动作边歌唱。

五、反思

以往的打击乐活动被大家认为是表演活动,尤其是在进行公开观摩活动的时候。是把排演好的内容再给大家展示一遍。但我设计这次活动并不是为了课堂质量达标而进行的表演,而是抱着探索、学习的态度来进行的。因为,这是小班第一学期第一次打击乐活动,幼儿此前没有接触过打击乐毫无经验可谈,自然也就谈不上表演了。我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小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

奇妙的树世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对周围环境中美丽的色彩产生兴趣,感受歌曲优类、轻柔的旋律。

2.理解歌词内容,并能完整演唱歌曲。

3.掌握切分音的唱法,用自然、轻柔的声音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

课件:小花、小草等场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并能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幼儿能掌握切分音的唱法。

活动过程:

一.游戏《红花宝宝捉迷藏》,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难点前置解决切分节奏。

1.播放《彩色世界真奇妙》的音乐旋律,感受音乐优美、轻柔的旋律特

2.引导幼儿发声练习,难点前置练习切分节奏。

(1)教师重点示范呼唤“红花”的节奏,示范演唱“红红的小花”,帮助幼儿发现节奏长短的不同,感知切分音的节奏

(2)引导幼儿练习,学习切分音。

二.游戏《颜色宝宝捉迷藏》,引导幼儿初步熟悉歌词,唱准歌词。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并介绍歌曲的名字,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

2.幼儿与课件互动,运用打招呼的`方法,熟悉第一部分歌词。

教师依次对蓝天、小草、小花的颜色进行提问,并梳理出每句歌词的发音和音乐的节奏。

3.幼儿观察图片,熟悉第二部分歌词。

1)提问:更多的颜色宝宝也跑出来了,你们看变成什么了?(彩虹)彩虹像什么?

2)教师随音乐旋律小结:弯弯彩虹,像座桥,彩色的世界真奇妙。

三.游戏《我与颜色捉迷藏》,鼓励幼儿能用优美、轻柔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1.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按节奏有感情朗诵歌词。

2.教师和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3.幼儿跟唱,教师引导幼儿用柔柔的、轻轻的声音来演唱。

4.幼儿集体演唱。利用课件,纠正幼儿演唱中的问题。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和颜色宝宝玩得开心吗?春天里还有更多的颜色宝宝,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奇妙的树世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天空和大地的奇妙之处。

2、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课前,我让大家收集了你眼中的世界的图片,下面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你的发现与感受吧!

师:(课件播放自然风光的图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眼中的世界的图片,大家看看,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着彼得·西摩,看看他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吧!(板书课题,讲解“奇妙”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4、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1)全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2)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5。再读课文,说说第2—8自然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之处。

(1)奇妙一:日出,天空颜色发生变化

①课件出示:天空呈粉红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②课件出示相对应的图片,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奇妙二:云彩,千姿百态

①出示不同形状的云彩的图片。

②用“有的像……”练习口头造句,想象云彩形状的多变。

(3)奇妙三:日落,五彩的晚霞

①天空又出现了哪些颜色?

②(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呢?

(4)奇妙四:夜幕,群星闪烁

①出示星空图片,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呢?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师小结:作者通过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观察到天空的奇妙变化,让我们再次伴随着美景读一读第2—8自然段吧!(边读边播放相对应的图片,配乐)

三、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自主识字。

2、师范写“幻、通、乘”字,并讲解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生先书空,再练习书写,师巡视、评价作品并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感受到天空的奇妙变化,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大地又有怎样的变化。二、细读课文,感受奇妙

(一)感受大地的奇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9—16自然段,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出大地的奇妙之处。(春、夏、秋、冬)

2、重点品析。

(1)春天的世界——植物生长的奇迹

①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②指名朗读。(读出春天的美丽、诱人、生机勃勃)

(2)夏天的世界——绿荫、乘凉

①夏天给你什么感觉,你喜欢吗?②你最喜欢在夏天干些什么呢?

(3)秋天的世界——神奇

①指名读。②交流作者眼中认为奇妙的地方。

(4)冬天的世界——冰雪、寒冷

①课件出示:第16自然段课文片段。②指名朗读,感受冬天的美。

(二)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提出以下问题,要学生分析、理解。

(1)“极普通的事物”指什么?(经常见到的事物)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含义的?(要善于观察、寻找)

(2)课文最后一段与第1自然段是什么关系?(首尾连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2、联系全文及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第1自然段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表现了大自然充满生机,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3、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

二、课堂总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就能发现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奇妙的事物。

[教学板书]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天空——(早到晚)

大地——(春、夏、秋、冬)

总—分—总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了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品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最后,我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奇妙的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秋天的树教案8篇

小班彩色的树美术教案7篇

世界气候教案6篇

b的世界教案6篇

b的世界教案参考8篇

b的世界教案最新7篇

b的世界教案模板5篇

佑世界和平教案5篇

b的世界教案推荐5篇

孤独的树的读后感参考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492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